是的,学术会议的论文在投稿后是可以被撤稿(Withdraw)的,但其可行性和影响取决于论文所处的阶段以及会议的具体政策。
“撤稿”通常是指在论文正式出版之前,作者主动向会议组织方或出版商提出申请,要求不再考虑发表该论文。一旦论文被撤稿,它通常会再次成为作者的“财产”,可以进行修改后向其他会议或期刊重新投稿。
撤稿的难易程度和影响会随着论文所处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在提交截止日期前:
可能性: 非常容易。 在投稿系统设定的截止日期之前,大多数会议都允许作者自由修改或撤回已提交的论文。你通常可以直接在投稿系统里找到“Withdraw”或“Delete Submission”的选项。
影响: 几乎没有负面影响。这被视为正常操作,不会给会议组织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审稿期间(Submission deadline after, but before acceptance/rejection):
可能性: 可能但需谨慎。 在投稿截止日期之后,论文通常会进入同行评审阶段。此时撤稿,你需要向会议组织方(通常是PC Chair或Publication Chair)发送邮件说明撤稿原因。
影响:
审稿人时间浪费: 这可能会浪费审稿人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因为他们已经投入时间评审你的论文。
不好的印象: 如果撤稿理由不充分,可能会给会议组织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尤其是在你未来再次向该会议投稿时。
学术伦理: 如果撤稿是为了“一稿多投”或逃避负面审稿意见,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后果严重。
流程: 发送正式的邮件,说明论文ID、标题、所有作者姓名,并清楚陈述撤稿原因。等待会议方确认。
在论文被接收后(After Acceptance):
可能性: 可以,但强烈不建议。 论文被接收意味着编辑和审稿人已经付出了大量工作并认可了你的成果。此时撤稿,被视为非常不礼貌且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对你的学术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
严重浪费资源: 浪费了编辑、审稿人、出版团队的时间和资源。
负面声誉: 会议组织方可能会将你的行为记录在案,未来你再向该会议投稿,或在其他会议/期刊投稿时,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学术不端风险: 如果是为了转投更高级别的会议/期刊,且未在收到明确撤稿确认前再次投稿,这构成了一稿多投。
出版合同: 某些会议在接收后可能会要求签署版权协议,撤稿可能涉及违约问题。
流程: 必须立即通过邮件联系会议组织方和出版商,详细说明撤稿的正当理由(例如,发现了论文中的严重错误,且无法在会议截止日期前修正;或研究存在重大伦理问题等)。通常需要所有作者的书面同意。在未收到明确撤稿确认前,绝不能转投其他地方。
论文已正式出版(After Publication):
可能性: 这已经不叫“撤稿”,而是**“撤回”或“Retraction”。这通常只发生在论文发现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数据造假)或重大无法挽回的错误时。
影响: 对作者的学术声誉是毁灭性的打击。论文上会被标记“RETRACTED”,并会发布撤回声明,永久留在学术记录中。
虽然不鼓励,但在以下情况下,撤稿可能是合理或必要的:
发现了论文中的严重错误: 在投稿或审稿过程中,作者自己发现了论文中存在影响结论的重大错误,且无法在限定时间内进行有效修正。
投稿了不合适的会议: 投稿后发现会议主题与论文内容不符,或者会议的学术水平、影响力远低于预期。
伦理问题: 论文可能存在未预见到的伦理问题,需要重新审查。
导师或合作者的要求: 导师或其他合作者在审阅后认为论文需要大幅修改或不宜发表。
“被骗”投稿: 误投到“掠夺性会议”,希望及时止损。
诚实与透明: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撤稿,都应保持诚实和透明,向会议组织方清楚说明原因。
及时沟通: 一旦决定撤稿,应立即与会议组织方沟通,越早越好。
避免一稿多投: 在未收到明确撤稿确认之前,绝不能将论文转投给其他会议或期刊。这是学术界最严重的禁忌之一。
总而言之,本科生可以参加学术会议,并且从中受益匪多。而会议论文在不同阶段可以撤稿,但在论文被接收后撤稿需极其谨慎,并有充分的正当理由,否则可能会对学术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您目前是否正面临会议论文撤稿的考量呢?
是的,学术会议的论文在投稿后是可以被撤稿(Withdraw)的,但其可行性和影响取决于论文所处的阶段以及会议的具体政策。
“撤稿”通常是指在论文正式出版之前,作者主动向会议组织方或出版商提出申请,要求不再考虑发表该论文。一旦论文被撤稿,它通常会再次成为作者的“财产”,可以进行修改后向其他会议或期刊重新投稿。
撤稿的难易程度和影响会随着论文所处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在提交截止日期前:
可能性: 非常容易。 在投稿系统设定的截止日期之前,大多数会议都允许作者自由修改或撤回已提交的论文。你通常可以直接在投稿系统里找到“Withdraw”或“Delete Submission”的选项。
影响: 几乎没有负面影响。这被视为正常操作,不会给会议组织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审稿期间(Submission deadline after, but before acceptance/rejection):
可能性: 可能但需谨慎。 在投稿截止日期之后,论文通常会进入同行评审阶段。此时撤稿,你需要向会议组织方(通常是PC Chair或Publication Chair)发送邮件说明撤稿原因。
影响:
审稿人时间浪费: 这可能会浪费审稿人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因为他们已经投入时间评审你的论文。
不好的印象: 如果撤稿理由不充分,可能会给会议组织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尤其是在你未来再次向该会议投稿时。
学术伦理: 如果撤稿是为了“一稿多投”或逃避负面审稿意见,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后果严重。
流程: 发送正式的邮件,说明论文ID、标题、所有作者姓名,并清楚陈述撤稿原因。等待会议方确认。
在论文被接收后(After Acceptance):
可能性: 可以,但强烈不建议。 论文被接收意味着编辑和审稿人已经付出了大量工作并认可了你的成果。此时撤稿,被视为非常不礼貌且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对你的学术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
严重浪费资源: 浪费了编辑、审稿人、出版团队的时间和资源。
负面声誉: 会议组织方可能会将你的行为记录在案,未来你再向该会议投稿,或在其他会议/期刊投稿时,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学术不端风险: 如果是为了转投更高级别的会议/期刊,且未在收到明确撤稿确认前再次投稿,这构成了一稿多投。
出版合同: 某些会议在接收后可能会要求签署版权协议,撤稿可能涉及违约问题。
流程: 必须立即通过邮件联系会议组织方和出版商,详细说明撤稿的正当理由(例如,发现了论文中的严重错误,且无法在会议截止日期前修正;或研究存在重大伦理问题等)。通常需要所有作者的书面同意。在未收到明确撤稿确认前,绝不能转投其他地方。
论文已正式出版(After Publication):
可能性: 这已经不叫“撤稿”,而是**“撤回”或“Retraction”。这通常只发生在论文发现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数据造假)或重大无法挽回的错误时。
影响: 对作者的学术声誉是毁灭性的打击。论文上会被标记“RETRACTED”,并会发布撤回声明,永久留在学术记录中。
虽然不鼓励,但在以下情况下,撤稿可能是合理或必要的:
发现了论文中的严重错误: 在投稿或审稿过程中,作者自己发现了论文中存在影响结论的重大错误,且无法在限定时间内进行有效修正。
投稿了不合适的会议: 投稿后发现会议主题与论文内容不符,或者会议的学术水平、影响力远低于预期。
伦理问题: 论文可能存在未预见到的伦理问题,需要重新审查。
导师或合作者的要求: 导师或其他合作者在审阅后认为论文需要大幅修改或不宜发表。
“被骗”投稿: 误投到“掠夺性会议”,希望及时止损。
诚实与透明: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撤稿,都应保持诚实和透明,向会议组织方清楚说明原因。
及时沟通: 一旦决定撤稿,应立即与会议组织方沟通,越早越好。
避免一稿多投: 在未收到明确撤稿确认之前,绝不能将论文转投给其他会议或期刊。这是学术界最严重的禁忌之一。
总而言之,本科生可以参加学术会议,并且从中受益匪多。而会议论文在不同阶段可以撤稿,但在论文被接收后撤稿需极其谨慎,并有充分的正当理由,否则可能会对学术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您目前是否正面临会议论文撤稿的考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