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任何规则之前,请记住最重要的黄金法则:在项目开始之初,就与所有合作者就署名问题进行开放、坦诚的沟通。 在项目进行中,如果贡献发生变化,也应及时重新讨论。将署名问题留到最后一刻,是导致学术纠纷最常见的原因。
署名顺序代表了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贡献程度。虽然不同学科领域有细微差异,但绝大多数都遵循以下核心原则:
这是国际上最通用、最被广泛接受的原则。贡献最大的人排在第一位,贡献次之的排在第二位,以此类推。
那么,如何界定“贡献”? 根据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等权威机构的建议,实质性的学术贡献通常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构思与设计: 对研究的最初构思和整体实验设计做出主要贡献。
执行与数据采集: 完成了大部分核心实验,或负责关键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分析与解读: 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键的分析和解读,得出了研究的核心结论。
论文撰写: 执笔撰写了论文的初稿,或对论文的重要知识内容进行了关键性的修改。
在“按贡献排序”的大原则下,几个特殊位置有其特定的含义:
第一作者 (First Author):
角色: 通常是研究项目的主要执行者和论文的主要撰写者。承担了最多的研究工作,贡献最大。
意义: 在学术评价(如毕业、求职、评奖)中权重最高,是作者学术能力最重要的体现。
最后一位作者 (Last Author):
角色: 在许多领域(尤其是生命科学、医学、化学等),最后一位作者通常是课题负责人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即实验室老板、导师或高级研究员。
意义: 他/她负责提供研究思路、 확보研究经费、指导项目方向并对整个研究的成果和诚信负责。这个位置同样非常重要,代表了课题组的信誉和水平。
共同第一作者 (Co-first Authors):
何时使用: 当两位(或极少数情况下多位)作者对研究做出了同等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贡献时,可以将他们列为共同第一作者。
如何标注: 通常会在作者姓名上用星号(*)或井号(#)等符号标注,并在论文首页脚注处明确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中间作者 (Middle Authors):
角色: 对研究有一定贡献,但次于第一作者。同样应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序。
按姓氏字母排序 (Alphabetical Order): 在某些理论学科(如理论物理、数学、部分经济学领域)或超大型合作项目(作者成百上千)中,由于难以量化每个人的具体贡献,有时会采用按作者姓氏字母排序的惯例。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的角色与第一作者不同,其职责更偏向于“联络与管理”。
通讯作者是论文对外联系的唯一负责人。其主要职责包括:
投稿与沟通: 负责处理稿件的提交、与期刊/会议编辑的所有联络。
回应审稿意见: 负责接收审稿意见,并组织所有作者进行修改、撰写回应信(Response Letter)。
处理后续事宜: 论文发表后,负责回应读者的疑问、提供实验数据或材料、处理勘误(Correction)等。
法律与行政责任: 通常是签署版权转让协议、支付版面费等行政事务的联系人。
通常由谁担任?
最常见的情况是,由项目的总负责人(PI),即最后一位作者,担任通讯作者。
原因: PI通常拥有固定的职位和机构邮箱,能够长期对该研究负责。而学生或博士后等人员流动性较大,可能在论文发表后更换单位和联系方式。
第一作者可以担任吗?
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第一作者对稿件细节最熟悉,并且导师/PI希望锻炼其独立性,也可以由第一作者担任或共同担任通讯作者。
可以有多位通讯作者吗?
可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期刊允许指定多位共同通讯作者(Co-corresponding Authors),这在跨课题组、跨机构的合作中非常常见。
通讯作者通常会在其姓名右上角用**星号(*)或信封图标(✉)**标注,并在作者信息部分提供其详细的联系邮箱。
项目启动时开会讨论: 在项目启动时,召集所有潜在合作者,明确项目目标,初步划分任务,并讨论署名顺序的暂定安排。
使用贡献声明 (Contribution Statement): 许多期刊现在要求在论文末尾附上“作者贡献声明”,明确每位作者的具体贡献。提前思考并记录这些贡献,有助于公平地安排署名。
书面记录: 讨论达成一致后,可以通过邮件等书面形式将结果记录下来,发送给所有合作者确认,以备查询。
保持灵活: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贡献可能会发生变化。应准备好根据实际情况,友好地重新讨论和调整署名安排。
在讨论任何规则之前,请记住最重要的黄金法则:在项目开始之初,就与所有合作者就署名问题进行开放、坦诚的沟通。 在项目进行中,如果贡献发生变化,也应及时重新讨论。将署名问题留到最后一刻,是导致学术纠纷最常见的原因。
署名顺序代表了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贡献程度。虽然不同学科领域有细微差异,但绝大多数都遵循以下核心原则:
这是国际上最通用、最被广泛接受的原则。贡献最大的人排在第一位,贡献次之的排在第二位,以此类推。
那么,如何界定“贡献”? 根据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等权威机构的建议,实质性的学术贡献通常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构思与设计: 对研究的最初构思和整体实验设计做出主要贡献。
执行与数据采集: 完成了大部分核心实验,或负责关键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分析与解读: 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键的分析和解读,得出了研究的核心结论。
论文撰写: 执笔撰写了论文的初稿,或对论文的重要知识内容进行了关键性的修改。
在“按贡献排序”的大原则下,几个特殊位置有其特定的含义:
第一作者 (First Author):
角色: 通常是研究项目的主要执行者和论文的主要撰写者。承担了最多的研究工作,贡献最大。
意义: 在学术评价(如毕业、求职、评奖)中权重最高,是作者学术能力最重要的体现。
最后一位作者 (Last Author):
角色: 在许多领域(尤其是生命科学、医学、化学等),最后一位作者通常是课题负责人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即实验室老板、导师或高级研究员。
意义: 他/她负责提供研究思路、 확보研究经费、指导项目方向并对整个研究的成果和诚信负责。这个位置同样非常重要,代表了课题组的信誉和水平。
共同第一作者 (Co-first Authors):
何时使用: 当两位(或极少数情况下多位)作者对研究做出了同等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贡献时,可以将他们列为共同第一作者。
如何标注: 通常会在作者姓名上用星号(*)或井号(#)等符号标注,并在论文首页脚注处明确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中间作者 (Middle Authors):
角色: 对研究有一定贡献,但次于第一作者。同样应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序。
按姓氏字母排序 (Alphabetical Order): 在某些理论学科(如理论物理、数学、部分经济学领域)或超大型合作项目(作者成百上千)中,由于难以量化每个人的具体贡献,有时会采用按作者姓氏字母排序的惯例。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的角色与第一作者不同,其职责更偏向于“联络与管理”。
通讯作者是论文对外联系的唯一负责人。其主要职责包括:
投稿与沟通: 负责处理稿件的提交、与期刊/会议编辑的所有联络。
回应审稿意见: 负责接收审稿意见,并组织所有作者进行修改、撰写回应信(Response Letter)。
处理后续事宜: 论文发表后,负责回应读者的疑问、提供实验数据或材料、处理勘误(Correction)等。
法律与行政责任: 通常是签署版权转让协议、支付版面费等行政事务的联系人。
通常由谁担任?
最常见的情况是,由项目的总负责人(PI),即最后一位作者,担任通讯作者。
原因: PI通常拥有固定的职位和机构邮箱,能够长期对该研究负责。而学生或博士后等人员流动性较大,可能在论文发表后更换单位和联系方式。
第一作者可以担任吗?
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第一作者对稿件细节最熟悉,并且导师/PI希望锻炼其独立性,也可以由第一作者担任或共同担任通讯作者。
可以有多位通讯作者吗?
可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期刊允许指定多位共同通讯作者(Co-corresponding Authors),这在跨课题组、跨机构的合作中非常常见。
通讯作者通常会在其姓名右上角用**星号(*)或信封图标(✉)**标注,并在作者信息部分提供其详细的联系邮箱。
项目启动时开会讨论: 在项目启动时,召集所有潜在合作者,明确项目目标,初步划分任务,并讨论署名顺序的暂定安排。
使用贡献声明 (Contribution Statement): 许多期刊现在要求在论文末尾附上“作者贡献声明”,明确每位作者的具体贡献。提前思考并记录这些贡献,有助于公平地安排署名。
书面记录: 讨论达成一致后,可以通过邮件等书面形式将结果记录下来,发送给所有合作者确认,以备查询。
保持灵活: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贡献可能会发生变化。应准备好根据实际情况,友好地重新讨论和调整署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