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保研推免工作,将提前至7月完成!

35
2025-09-05 10:01:27

9月2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官网发布《中文系2026届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细则》,其中提到:接学校教务处通知,自2023级(2027届)起,推免工作完成时间点提前至7月底通知提醒有意申请推免的同学务必注意相关推免要求。

对保研人来说,保研有三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即夏令营→预推免→正式推免往年,夏令营通常集中在每年6-8月,推免一般在9-10月开展,也有“九推”“十推”之称。而此前,部分高校已经明确取消保研夏令营选拔工作

有网友猜测,这可能是全国性质的改革,将推动推免招生流程规范化、制度化对学生来说,不管保研推免时间提前还是取消夏令营,都意味着准备周期必须前移,试错机会更少,容错率更低。推免时间提前后,高校推免工作的时间可能高度重叠,容易撞期,学生将面临多选一的困境,决策难度升级。

图源:复旦大学

值得关注的是,在刚刚过去的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新增推免资格高校予以备案的通知》,对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67所新增推免资格高校予以备案。这也是自2017年以来,时隔8年推免资格高校首次扩容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33所高校获批推免资格(文末附全名单)

保研的试错之路,变窄了

之所以说相比以往推免时间提前后的容错率更低,是因为从时间上来看,推免前最后一学期(第六学期)的课程考核对高校出分的及时性要求更高,保研“边缘人”可能失去暑假缓冲期的准备时间,同时,英语六级的刷分机会减少(6月考试8月出分),不少在7-8月出成绩的竞赛也无法作为推免材料加到学生的实践成果中。

此外,部分高校取消夏令营也让学生失去了“提前上岸”的机会。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2023年夏令营是直接考核,2024年却变成了暑期开放日,不再评选优秀营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24年也宣布,夏令营所有专业进行线上宣讲,9月初才线下考核,相当于夏令营不再像往年一样具有拟录取效力。此前,南京大学发布通知:“我校另有部分院系或专业不举办夏令营活动,将于下半年开展接收推免生预选拔工作。”

另一方面,不少学校学院通过延后夏令营举办时间,使得夏令营和预推免变相合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24年开设的暑期研学营(数字经济专硕项目),是在8月31日-9月1日举办,和通常意义上7月举行的夏令营比起来,时间算是很晚了,已接近于其他学校开设预推免的时间。同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也是在8月27-29日才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广州大学管理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多学院的开营时间都在8月下旬之后。

部分教师认为取消夏令营可让招生回归统一流程,避免资源浪费。据《中国科学报》近日的一则报道,有老师表示,他所在的学院今年已暂停举办夏令营。“从结果看,影响并不大。过去夏令营与预推免分散在不同阶段,现在集中到统一流程,反而更清晰。”在他看来,预推免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成熟、相对严苛的评价方式,能够筛选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也有老师认为,夏令营近年已显露疲态,学生频繁“放鸽子”,形式化色彩浓厚。取消夏令营可以让招生回归统一流程,避免了投入与回报的不匹配。

保研,是一场恶战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升学成了越来越多同学的选择,不少学生在大一入学那年便定下了保研目标,以确保自己在保研的竞争中能够抢占先机,他们从绩点、竞赛、论文、专利、作品集全方位考虑,为保研梦校不断磨练自己,成为“六边形战士”。保研人群,比从前更卷了。

放眼全国,仅433所高校具有推免资格,约占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本科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根据教育部2006年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除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以外,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其中初次开展推荐工作的高等学校,前3年每年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确定。也就是说,一个专业仅有1个保研名额的学校并不少见。

不过,根据教育部划拨到各个学校的保研名额指标,多所高校的保研名额有所增加。据悉,河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2025届的保研名额,均较上一年有所增长。

各高校推免生人数上涨,保研门槛也逐渐拔高。高校对于生源的标准不断提高,此前有相关报道,一高校尖子生因第一学历问题,被高校拒绝。同时,保研面试“神仙打架”已是常态。即使是高校的第一名学生,也可能面临简历石沉大海、offer“颗粒无收”的处境。

不少“双一流”高校的学生选择“逆向保研”,选择报考非“双一流”高校。2024年,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公布了夏令营入营名单,其中不乏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985、211名校的学生。

一些已经拿到推免资格、且获评“优秀营员”的学生,内心依旧惶惶不安。某985高校外国语学院在公示中提到,因推免招生计划有限,9月底推免系统开通后优秀营员需尽早报名确认,采取优先录取原则,招生计划录满即止。这意味着,想要得到录取offer还需要拼手速

更让人无奈的是,少数院校的“优秀营员”并不具备offer效力。某“双一流”高校在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中写到:在夏令营中被评为优秀营员的同学,如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且在教育部推免申报系统中以第一志愿报考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根据本人志愿,将优先进入推免生选拔名单。换句话说,优先进入选拔名单并不等于拟录取,考生仍需过关斩将,继续努力。

在种种保研问题面前,重新梳理推免流程或许也是让人才筛选回归初衷的尝试

以下是433所拥有推免资格的高校名单:

| 67所新增推免资格高校名单

 

 
| 此前已获批推免资格的366所高校名单

 

来源:教育部,软科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

9月2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官网发布《中文系2026届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细则》,其中提到:接学校教务处通知,自2023级(2027届)起,推免工作完成时间点提前至7月底通知提醒有意申请推免的同学务必注意相关推免要求。

对保研人来说,保研有三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即夏令营→预推免→正式推免往年,夏令营通常集中在每年6-8月,推免一般在9-10月开展,也有“九推”“十推”之称。而此前,部分高校已经明确取消保研夏令营选拔工作

有网友猜测,这可能是全国性质的改革,将推动推免招生流程规范化、制度化对学生来说,不管保研推免时间提前还是取消夏令营,都意味着准备周期必须前移,试错机会更少,容错率更低。推免时间提前后,高校推免工作的时间可能高度重叠,容易撞期,学生将面临多选一的困境,决策难度升级。

图源:复旦大学

值得关注的是,在刚刚过去的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新增推免资格高校予以备案的通知》,对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67所新增推免资格高校予以备案。这也是自2017年以来,时隔8年推免资格高校首次扩容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33所高校获批推免资格(文末附全名单)

保研的试错之路,变窄了

之所以说相比以往推免时间提前后的容错率更低,是因为从时间上来看,推免前最后一学期(第六学期)的课程考核对高校出分的及时性要求更高,保研“边缘人”可能失去暑假缓冲期的准备时间,同时,英语六级的刷分机会减少(6月考试8月出分),不少在7-8月出成绩的竞赛也无法作为推免材料加到学生的实践成果中。

此外,部分高校取消夏令营也让学生失去了“提前上岸”的机会。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2023年夏令营是直接考核,2024年却变成了暑期开放日,不再评选优秀营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24年也宣布,夏令营所有专业进行线上宣讲,9月初才线下考核,相当于夏令营不再像往年一样具有拟录取效力。此前,南京大学发布通知:“我校另有部分院系或专业不举办夏令营活动,将于下半年开展接收推免生预选拔工作。”

另一方面,不少学校学院通过延后夏令营举办时间,使得夏令营和预推免变相合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24年开设的暑期研学营(数字经济专硕项目),是在8月31日-9月1日举办,和通常意义上7月举行的夏令营比起来,时间算是很晚了,已接近于其他学校开设预推免的时间。同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也是在8月27-29日才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广州大学管理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多学院的开营时间都在8月下旬之后。

部分教师认为取消夏令营可让招生回归统一流程,避免资源浪费。据《中国科学报》近日的一则报道,有老师表示,他所在的学院今年已暂停举办夏令营。“从结果看,影响并不大。过去夏令营与预推免分散在不同阶段,现在集中到统一流程,反而更清晰。”在他看来,预推免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成熟、相对严苛的评价方式,能够筛选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也有老师认为,夏令营近年已显露疲态,学生频繁“放鸽子”,形式化色彩浓厚。取消夏令营可以让招生回归统一流程,避免了投入与回报的不匹配。

保研,是一场恶战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升学成了越来越多同学的选择,不少学生在大一入学那年便定下了保研目标,以确保自己在保研的竞争中能够抢占先机,他们从绩点、竞赛、论文、专利、作品集全方位考虑,为保研梦校不断磨练自己,成为“六边形战士”。保研人群,比从前更卷了。

放眼全国,仅433所高校具有推免资格,约占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本科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根据教育部2006年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除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以外,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其中初次开展推荐工作的高等学校,前3年每年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确定。也就是说,一个专业仅有1个保研名额的学校并不少见。

不过,根据教育部划拨到各个学校的保研名额指标,多所高校的保研名额有所增加。据悉,河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2025届的保研名额,均较上一年有所增长。

各高校推免生人数上涨,保研门槛也逐渐拔高。高校对于生源的标准不断提高,此前有相关报道,一高校尖子生因第一学历问题,被高校拒绝。同时,保研面试“神仙打架”已是常态。即使是高校的第一名学生,也可能面临简历石沉大海、offer“颗粒无收”的处境。

不少“双一流”高校的学生选择“逆向保研”,选择报考非“双一流”高校。2024年,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公布了夏令营入营名单,其中不乏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985、211名校的学生。

一些已经拿到推免资格、且获评“优秀营员”的学生,内心依旧惶惶不安。某985高校外国语学院在公示中提到,因推免招生计划有限,9月底推免系统开通后优秀营员需尽早报名确认,采取优先录取原则,招生计划录满即止。这意味着,想要得到录取offer还需要拼手速

更让人无奈的是,少数院校的“优秀营员”并不具备offer效力。某“双一流”高校在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中写到:在夏令营中被评为优秀营员的同学,如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且在教育部推免申报系统中以第一志愿报考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根据本人志愿,将优先进入推免生选拔名单。换句话说,优先进入选拔名单并不等于拟录取,考生仍需过关斩将,继续努力。

在种种保研问题面前,重新梳理推免流程或许也是让人才筛选回归初衷的尝试

以下是433所拥有推免资格的高校名单:

| 67所新增推免资格高校名单

 

 
| 此前已获批推免资格的366所高校名单

 

来源:教育部,软科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