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传来多项新进展。
据北京大学官网消息,北京大学获批卓越研究群体项目3项,位居全国前列。截至10月2日北大发文,本年度北京大学获批各类集中接收申请项目共873项(含深圳研究生院42项),创历年新高。9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对对拟资助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功能体系超分子工程”“手性纳米结构”“活细胞时空化学”三个项目组织了现场考察。9月11日,东北大学官网显示,学校获批“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项目负责人为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唐立新教授。此前,多所高校也官宣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

卓越研究群体项目,为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类资助体系中定位最高、资助强度最大的研究项目。其资助期限为5年,资助直接费用6000万元(数学和管理科学5000万元)。2025年,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继续分为A类和B类两个亚类,其中A类申请条件与往年一致,B类专门用于资助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
13个国自然项目,获批千万级资助!
截至最新,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已有13个项目官宣获批,其中至少包含9所作为依托单位的高校。
国自然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

国自然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
(一)“功能体系超分子工程”“手性纳米结构”“活细胞时空化学”项目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9月16日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在京分别对拟资助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功能体系超分子工程”“手性纳米结构”“活细胞时空化学”组织现场考察。

项目负责人围绕未来五年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方案、预期目标及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等进行了汇报,专家组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深入了解了项目研究工作基础、交叉融合情况、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全面考察了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的支撑条件。经过认真讨论,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三个项目均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的定位要求,建议启动。
(二)东北大学:“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项目
据东北大学9月11日官网消息,学校获批“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
该项目依托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国家级前沿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为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唐立新教授。
8月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现场考察会在沈阳举行。项目负责人唐立新教授代表项目组进行了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后开展了集中提问与交流,并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人员分组座谈,重点围绕研究内容、合作机制、人才队伍、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在校期间,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实验室设备与基础建设情况,全面评估项目实施基础与保障能力。
(三)陆军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阿尔茨海默病的复杂机制解析和创新诊疗探索”项目
据陆军军医大学9月10日官微消息,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王延江教授牵头,联合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共同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阿尔茨海默病的复杂机制解析和创新诊疗探索”经过会议评审和现场考察后,正式获批立项,资助经费6000万元,是重庆市首个牵头承担的卓越研究群体项目。

项目负责人王延江教授,长期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重庆市优秀科学家。
(四)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塑性无机非金属材料”项目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9月4日消息,8月2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 “塑性无机非金属材料”现场考察会议在上海举行。

项目负责人史迅研究员代表项目组作专题汇报,系统介绍了项目的总体目标、团队构成、研究方案和预期成果等。他表示,项目将致力于突破无机非金属材料本征脆性的技术瓶颈,引领塑性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新方向。
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后开展了集中提问与交流,并对实验平台、工作环境、技术支撑设施等进行了现场实地考察。随后,专家组对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及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分组访谈,深入了解项目团队现状、科研氛围、研究基础、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等情况。
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塑性无机非金属材料”项目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特色显著;项目团队学术基础扎实、合作机制明确、条件保障充足;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具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运行组织机制。专家组同意通过“塑性无机非金属材料”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的现场考察。
(五)华中科技大学:“超强磁场构造”项目
据华中科技大学9月3日消息,8月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超强磁场构造”现场考察会议在武汉举行。

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后开展了集中提问与交流,并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分组访谈,深入了解项目团队现状、科研氛围、研究基础、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等情况。同时,专家组实地考察了项目的实验场地、工作环境以及技术支撑条件。
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超强磁场构造”项目研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可行,团队创新能力强,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具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运行组织机制。专家组同意通过“超强磁场构造”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的现场考察。
(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信使时代的极端宇宙研究”项目
8月1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多信使时代的极端宇宙研究”现场考察会在合肥举行。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局长魏志祥指出,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在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居重要地位,旨在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超前部署,充分发挥科学基金的优势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吸引和凝聚不同领域和不同学科方向的优秀科技人才,着力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项目团队使用大科学装置持续探索科学边界,为极宏观宇宙与极微观物理在极端条件下的联合研究提供了可能,希望项目团队通过建制化团队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悟空号、墨子巡天望远镜等天地装置在极限探测方面的能力及优势,突出原创、突破瓶颈,将项目打造成为数理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的标杆。
专家组经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多信使时代的极端宇宙研究”项目以学科重大前沿为牵引,团队分工明确,研究方案合理可行。项目符合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卓越研究群体的项目定位和要求,通过对本项目的支持,有望在物质间接探测、宇宙线物理、致密星物理、引力波天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依托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条件基础。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多信使时代的极端宇宙研究”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的现场考察。
七、北京大学:“极端状态界面力学研究”、“活细胞时空化学”、“后摩尔二维材料与异质集成”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公布了2025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据北京大学官网消息,北京大学获批卓越研究群体项目3项,位居全国前列。截至10月2日北大发文,本年度北京大学获批各类集中接收申请项目共873项(含深圳研究生院42项),创历年新高。

据介绍,在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中,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是定位最高的人才团队类项目,分为A类和B类两个亚类,其中B类专门用于资助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给予其更多挑大梁、担重任的机会,推动其早日脱颖而出,产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
其中,数理科学部“极端状态界面力学研究”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由段慧玲教授牵头,联合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和南方科技大学的相关领域专家,针对极端状态,旨在建立考虑界面效应的力学新理论,揭示界面特性与演化新机理,发展界面演化模拟、表征、诊断与调控新方法,研发复杂界面精密制造新技术,为重大工程应用中的界面设计与力学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化学科学部“活细胞时空化学”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由陈鹏教授牵头,联合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相关领域专家。项目面向生命过程与药物干预的时空难题,构建高时空分辨的活细胞化学方法体系,突破活体化学解码与干预工具的关键技术瓶颈;融合计算建模,揭示时空动态信息与功能的耦合关系;并以肿瘤免疫应答为示范场景实施动态免疫干预,推动化学驱动的免疫学原创研究与药物发现。
交叉科学部“后摩尔二维材料与异质集成”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由彭海琳教授牵头,联合北京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的相关领域专家,聚焦二维材料晶圆设计与智能化制造、表界面结构与物性精确探测、异质集成与精准调控以及新器件探索研究,旨在建立二维材料异质集成新方法,研发颠覆性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器件,突破芯片的算力与功耗瓶颈,实现后摩尔芯片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
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项目
7月25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现场考察会在北京举行。

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吴骊珠指出,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旨在汇聚国内优势科研力量,通过多学科深度融合,促进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打造国际引领性学术高地。“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项目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探索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的核心理论与变革性技术体系构建,希望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考察,为其顺利实施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她鼓励项目团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深度交叉研究,致力实现自动驾驶交通智能化的根本性突破。
专家组一致认为,“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项目研究方向明确,交叉特色显著,符合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定位;项目团队学术基础扎实、合作机制明确,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拥有先进的科研支撑平台和保障条件,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九、上海交通大学:“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项目
7月17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现场考察会在上海举行。

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吴骊珠副主任指出,交叉科学部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多学科深度融合与原始创新,为解决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提供新路径。“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项目聚焦化学与生物的交叉前沿,探索药物合成的新机制新策略,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希望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考察,为项目科学规划与顺利实施提供专业指导。同时,她鼓励项目团队进一步融合多学科思想,发挥各单位优势,在合成化学与合成生物学交叉领域形成引领性突破,为推动我国交叉科学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项目研究方向明确,交叉特色突出,符合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的定位和要求;项目团队学术基础扎实,合作机制清晰,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具备良好的科研支撑和保障条件。专家组建议项目立项启动。
来源:综合自高绩等,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传来多项新进展。
据北京大学官网消息,北京大学获批卓越研究群体项目3项,位居全国前列。截至10月2日北大发文,本年度北京大学获批各类集中接收申请项目共873项(含深圳研究生院42项),创历年新高。9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对对拟资助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功能体系超分子工程”“手性纳米结构”“活细胞时空化学”三个项目组织了现场考察。9月11日,东北大学官网显示,学校获批“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项目负责人为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唐立新教授。此前,多所高校也官宣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

卓越研究群体项目,为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类资助体系中定位最高、资助强度最大的研究项目。其资助期限为5年,资助直接费用6000万元(数学和管理科学5000万元)。2025年,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继续分为A类和B类两个亚类,其中A类申请条件与往年一致,B类专门用于资助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
13个国自然项目,获批千万级资助!
截至最新,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已有13个项目官宣获批,其中至少包含9所作为依托单位的高校。
国自然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

国自然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
(一)“功能体系超分子工程”“手性纳米结构”“活细胞时空化学”项目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9月16日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在京分别对拟资助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功能体系超分子工程”“手性纳米结构”“活细胞时空化学”组织现场考察。

项目负责人围绕未来五年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方案、预期目标及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等进行了汇报,专家组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深入了解了项目研究工作基础、交叉融合情况、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全面考察了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的支撑条件。经过认真讨论,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三个项目均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的定位要求,建议启动。
(二)东北大学:“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项目
据东北大学9月11日官网消息,学校获批“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
该项目依托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国家级前沿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为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唐立新教授。
8月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现场考察会在沈阳举行。项目负责人唐立新教授代表项目组进行了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后开展了集中提问与交流,并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人员分组座谈,重点围绕研究内容、合作机制、人才队伍、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在校期间,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实验室设备与基础建设情况,全面评估项目实施基础与保障能力。
(三)陆军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阿尔茨海默病的复杂机制解析和创新诊疗探索”项目
据陆军军医大学9月10日官微消息,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王延江教授牵头,联合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共同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阿尔茨海默病的复杂机制解析和创新诊疗探索”经过会议评审和现场考察后,正式获批立项,资助经费6000万元,是重庆市首个牵头承担的卓越研究群体项目。

项目负责人王延江教授,长期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重庆市优秀科学家。
(四)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塑性无机非金属材料”项目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9月4日消息,8月2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 “塑性无机非金属材料”现场考察会议在上海举行。

项目负责人史迅研究员代表项目组作专题汇报,系统介绍了项目的总体目标、团队构成、研究方案和预期成果等。他表示,项目将致力于突破无机非金属材料本征脆性的技术瓶颈,引领塑性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新方向。
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后开展了集中提问与交流,并对实验平台、工作环境、技术支撑设施等进行了现场实地考察。随后,专家组对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及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分组访谈,深入了解项目团队现状、科研氛围、研究基础、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等情况。
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塑性无机非金属材料”项目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特色显著;项目团队学术基础扎实、合作机制明确、条件保障充足;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具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运行组织机制。专家组同意通过“塑性无机非金属材料”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的现场考察。
(五)华中科技大学:“超强磁场构造”项目
据华中科技大学9月3日消息,8月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超强磁场构造”现场考察会议在武汉举行。

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后开展了集中提问与交流,并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分组访谈,深入了解项目团队现状、科研氛围、研究基础、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等情况。同时,专家组实地考察了项目的实验场地、工作环境以及技术支撑条件。
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超强磁场构造”项目研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可行,团队创新能力强,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具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运行组织机制。专家组同意通过“超强磁场构造”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的现场考察。
(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信使时代的极端宇宙研究”项目
8月1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多信使时代的极端宇宙研究”现场考察会在合肥举行。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局长魏志祥指出,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在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居重要地位,旨在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超前部署,充分发挥科学基金的优势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吸引和凝聚不同领域和不同学科方向的优秀科技人才,着力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项目团队使用大科学装置持续探索科学边界,为极宏观宇宙与极微观物理在极端条件下的联合研究提供了可能,希望项目团队通过建制化团队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悟空号、墨子巡天望远镜等天地装置在极限探测方面的能力及优势,突出原创、突破瓶颈,将项目打造成为数理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的标杆。
专家组经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多信使时代的极端宇宙研究”项目以学科重大前沿为牵引,团队分工明确,研究方案合理可行。项目符合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卓越研究群体的项目定位和要求,通过对本项目的支持,有望在物质间接探测、宇宙线物理、致密星物理、引力波天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依托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条件基础。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多信使时代的极端宇宙研究”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的现场考察。
七、北京大学:“极端状态界面力学研究”、“活细胞时空化学”、“后摩尔二维材料与异质集成”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公布了2025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据北京大学官网消息,北京大学获批卓越研究群体项目3项,位居全国前列。截至10月2日北大发文,本年度北京大学获批各类集中接收申请项目共873项(含深圳研究生院42项),创历年新高。

据介绍,在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中,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是定位最高的人才团队类项目,分为A类和B类两个亚类,其中B类专门用于资助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给予其更多挑大梁、担重任的机会,推动其早日脱颖而出,产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
其中,数理科学部“极端状态界面力学研究”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由段慧玲教授牵头,联合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和南方科技大学的相关领域专家,针对极端状态,旨在建立考虑界面效应的力学新理论,揭示界面特性与演化新机理,发展界面演化模拟、表征、诊断与调控新方法,研发复杂界面精密制造新技术,为重大工程应用中的界面设计与力学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化学科学部“活细胞时空化学”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由陈鹏教授牵头,联合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相关领域专家。项目面向生命过程与药物干预的时空难题,构建高时空分辨的活细胞化学方法体系,突破活体化学解码与干预工具的关键技术瓶颈;融合计算建模,揭示时空动态信息与功能的耦合关系;并以肿瘤免疫应答为示范场景实施动态免疫干预,推动化学驱动的免疫学原创研究与药物发现。
交叉科学部“后摩尔二维材料与异质集成”卓越研究群体项目(B类)由彭海琳教授牵头,联合北京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的相关领域专家,聚焦二维材料晶圆设计与智能化制造、表界面结构与物性精确探测、异质集成与精准调控以及新器件探索研究,旨在建立二维材料异质集成新方法,研发颠覆性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器件,突破芯片的算力与功耗瓶颈,实现后摩尔芯片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
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项目
7月25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现场考察会在北京举行。

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吴骊珠指出,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旨在汇聚国内优势科研力量,通过多学科深度融合,促进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打造国际引领性学术高地。“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项目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探索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的核心理论与变革性技术体系构建,希望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考察,为其顺利实施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她鼓励项目团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深度交叉研究,致力实现自动驾驶交通智能化的根本性突破。
专家组一致认为,“自动驾驶交通智能控制”项目研究方向明确,交叉特色显著,符合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定位;项目团队学术基础扎实、合作机制明确,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拥有先进的科研支撑平台和保障条件,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九、上海交通大学:“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项目
7月17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卓越研究群体项目“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现场考察会在上海举行。

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吴骊珠副主任指出,交叉科学部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多学科深度融合与原始创新,为解决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提供新路径。“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项目聚焦化学与生物的交叉前沿,探索药物合成的新机制新策略,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希望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考察,为项目科学规划与顺利实施提供专业指导。同时,她鼓励项目团队进一步融合多学科思想,发挥各单位优势,在合成化学与合成生物学交叉领域形成引领性突破,为推动我国交叉科学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融合化学与生物的药物合成”项目研究方向明确,交叉特色突出,符合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的定位和要求;项目团队学术基础扎实,合作机制清晰,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具备良好的科研支撑和保障条件。专家组建议项目立项启动。
来源:综合自高绩等,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