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IEEE 会议和 SCI 期刊算一稿多投吗?一文看懂合法扩展与违规界定

19
2025-11-28 14:24:31

IEEE 的学术生态中,判断是否属于一稿多投,核心在于两个维度:时间点 (Timing) 增量 (Increment)

我们将情况分为三种:绝对禁区合法路径高危操作

1. 绝对禁区:同时投稿 (Simultaneous Submission)

这是最严厉的红线,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 定义: 您将同一篇(或高度相似的)论文,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投给了一个会议和一个期刊。
  • 后果: * 一旦被查出(现在查重系统会跨库比对),两边都会直接拒稿。
    • 您可能会被列入 IEEE 禁止投稿黑名单 (Prohibited Authors List),通常封禁 3-5 年。
  • 误区:我把标题改了,摘要重写了,是不是就不算一稿多投了?
    • 错。 只要核心数据、图表、逻辑框架重复度高,且两边都在审稿状态,这就是一稿多投。

2. 合法路径:会议扩充转期刊 (Conference to Journal Extension)

这是 IEEE 官方鼓励的标准操作

IEEE 的政策明确指出:允许作者将已发表的会议论文 (Conference Proceedings) 进行扩充,再投稿给期刊 (Transactions/Journals)

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 4 个硬性条件,才算合法:

条件 A:必须先会后刊” (Sequential)

  • 流程必须是:会议投稿 $\rightarrow$ 会议录用 $\rightarrow$ 会议出版
  • 只有当会议论文的版权归属确定后(或者会议结束后),您才能启动期刊论文的投稿流程。

条件 B:必须有实质性增量 (Substantial New Content)

  • “30% 原则 虽然 IEEE 官方文件中没有写死“30%”,但这已是学术界的通用潜规则。您的期刊论文必须包含至少 30%-50% 的新内容。
  • 什么算新内容?
    • 新的实验数据和对比。
    • 完整的数学证明推导(会议版通常略过)。
    • 更深入的理论分析或讨论。
    • 将算法应用到新的场景。
  • 什么不算新内容?
    • 仅仅把 Introduction 写长一点。
    • 把图片放大一点,或者把文字换个说法(Paraphrasing)。

条件 C:必须引用会议原文 (Citation)

  • 在期刊论文的 Introduction 中,必须明确写道:

"This work is an extended version of our preliminary work presented at [Conference Name] [1]."

  • 切记: 不引用自己的会议论文,属于**“自我抄袭” (Self-Plagiarism)**

条件 D:必须在 Cover Letter 中申报

  • 投稿期刊时,必须在给主编的 Cover Letter 中声明:本文是某会议论文的扩展版,新增了哪些内容...”,并附上会议论文的 PDF 供审稿人对比。

3. 高危操作:切勿反向操作” (Journal to Conference)

  • 问题:我已经在 SCI 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还能再拿去投 IEEE 会议吗?
  • 答案: 通常不可以。
    • 版权冲突: 期刊通常拿走了独家版权。
    • 新颖性缺失: 会议要求的是 "New Idea"。既然期刊都发了,这已经不是新东西了。
    • 例外: 极少数会议(如 SIGGRAPH 或某些 IEEE 协会年会)设有 "Journal Track" "Presentation Only" 环节,允许已发表的期刊作者去做报告,但不收录进会议论文集。只有这种是被允许的。

4. 判定一览表 (Checklist)

场景

操作方式

判定结果

风险等级

同时投

一边投会议,一边投期刊

一稿多投 (违规)

 极高 (封杀)

内容完全一样

会议发完,原封不动投期刊

自我抄袭 (违规)

  (拒稿)

先会后刊

会议发完,扩充 30%+,引用前文

合法扩展 (推荐)

 安全 (鼓励)

先刊后会

期刊发完,缩写成会议投稿

重复发表 (通常违规)

  (除非会议允许)

仅挂 arXiv

挂预印本,同时投会议/期刊

合法 (允许)

 安全

总结

IEEE 会议和 SCI 期刊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种**“接力棒”**关系。

黄金法则:

  1. 先用会议论文抢占 Idea 的首发权和时效性。
  2. 沉淀半年,补充完善实验和理论。
  3. 通过合法扩展,发表一篇高质量的 SCI 期刊论文,完成成果的系统化。
  4. 全程透明: 永远告诉编辑你做了什么,不要试图隐瞒会议论文的存在。

 

IEEE 的学术生态中,判断是否属于一稿多投,核心在于两个维度:时间点 (Timing) 增量 (Increment)

我们将情况分为三种:绝对禁区合法路径高危操作

1. 绝对禁区:同时投稿 (Simultaneous Submission)

这是最严厉的红线,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 定义: 您将同一篇(或高度相似的)论文,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投给了一个会议和一个期刊。
  • 后果: * 一旦被查出(现在查重系统会跨库比对),两边都会直接拒稿。
    • 您可能会被列入 IEEE 禁止投稿黑名单 (Prohibited Authors List),通常封禁 3-5 年。
  • 误区:我把标题改了,摘要重写了,是不是就不算一稿多投了?
    • 错。 只要核心数据、图表、逻辑框架重复度高,且两边都在审稿状态,这就是一稿多投。

2. 合法路径:会议扩充转期刊 (Conference to Journal Extension)

这是 IEEE 官方鼓励的标准操作

IEEE 的政策明确指出:允许作者将已发表的会议论文 (Conference Proceedings) 进行扩充,再投稿给期刊 (Transactions/Journals)

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 4 个硬性条件,才算合法:

条件 A:必须先会后刊” (Sequential)

  • 流程必须是:会议投稿 $\rightarrow$ 会议录用 $\rightarrow$ 会议出版
  • 只有当会议论文的版权归属确定后(或者会议结束后),您才能启动期刊论文的投稿流程。

条件 B:必须有实质性增量 (Substantial New Content)

  • “30% 原则 虽然 IEEE 官方文件中没有写死“30%”,但这已是学术界的通用潜规则。您的期刊论文必须包含至少 30%-50% 的新内容。
  • 什么算新内容?
    • 新的实验数据和对比。
    • 完整的数学证明推导(会议版通常略过)。
    • 更深入的理论分析或讨论。
    • 将算法应用到新的场景。
  • 什么不算新内容?
    • 仅仅把 Introduction 写长一点。
    • 把图片放大一点,或者把文字换个说法(Paraphrasing)。

条件 C:必须引用会议原文 (Citation)

  • 在期刊论文的 Introduction 中,必须明确写道:

"This work is an extended version of our preliminary work presented at [Conference Name] [1]."

  • 切记: 不引用自己的会议论文,属于**“自我抄袭” (Self-Plagiarism)**

条件 D:必须在 Cover Letter 中申报

  • 投稿期刊时,必须在给主编的 Cover Letter 中声明:本文是某会议论文的扩展版,新增了哪些内容...”,并附上会议论文的 PDF 供审稿人对比。

3. 高危操作:切勿反向操作” (Journal to Conference)

  • 问题:我已经在 SCI 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还能再拿去投 IEEE 会议吗?
  • 答案: 通常不可以。
    • 版权冲突: 期刊通常拿走了独家版权。
    • 新颖性缺失: 会议要求的是 "New Idea"。既然期刊都发了,这已经不是新东西了。
    • 例外: 极少数会议(如 SIGGRAPH 或某些 IEEE 协会年会)设有 "Journal Track" "Presentation Only" 环节,允许已发表的期刊作者去做报告,但不收录进会议论文集。只有这种是被允许的。

4. 判定一览表 (Checklist)

场景

操作方式

判定结果

风险等级

同时投

一边投会议,一边投期刊

一稿多投 (违规)

 极高 (封杀)

内容完全一样

会议发完,原封不动投期刊

自我抄袭 (违规)

  (拒稿)

先会后刊

会议发完,扩充 30%+,引用前文

合法扩展 (推荐)

 安全 (鼓励)

先刊后会

期刊发完,缩写成会议投稿

重复发表 (通常违规)

  (除非会议允许)

仅挂 arXiv

挂预印本,同时投会议/期刊

合法 (允许)

 安全

总结

IEEE 会议和 SCI 期刊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种**“接力棒”**关系。

黄金法则:

  1. 先用会议论文抢占 Idea 的首发权和时效性。
  2. 沉淀半年,补充完善实验和理论。
  3. 通过合法扩展,发表一篇高质量的 SCI 期刊论文,完成成果的系统化。
  4. 全程透明: 永远告诉编辑你做了什么,不要试图隐瞒会议论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