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植物保护学科孙文献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Interfamily co-transfer of sensor and helper NLRs extends immune receptor functionality between angiosperms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系统证明通过共转移感受型与辅助型NLR免疫受体,可打破NLR免疫受体的“受限的分类学功能”(Restricted Taxonomic Functionality, RTF)瓶颈,在分类学跨度较大的植物间重建免疫信号通路。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为作物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可行的新策略,也为未来多物种间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示范。
这是该校首次以通讯作者单位在 Cell 上发表研究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博士研究生杜晓斐和英国赛恩斯伯里实验室博士后Maheen Alam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郭海龙教授、英国赛恩斯伯里实验室Jonathan Jones教授及吉林农业大学孙文献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据吉林农业大学官网,2018年,孙文献教授以国家级人才引入该校。去年8月,国自然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重大项目立项信息,孙文献教授申报的《病原真菌致病的分子机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资助。其中孙文献课题组重点聚焦水稻生产中两个重要真菌病害-稻瘟病和稻曲病,从效应蛋白分泌与转运、真菌毒素合成的表观遗传调控等多角度揭示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同时挖掘关键效应蛋白的作用靶标,揭示其调控植物免疫的新机制。研究成果将为主粮作物抗病育种和创制靶标特异的高效、低毒绿色农药提供理论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定位是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高级别的项目之一。
本次重大项目课题的获批,是吉林农业大学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实现了吉林农业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方面的历史性突破。
孙文献,男,汉族,1970年11月出生,安徽省潜山市人,农工党党员,美国俄亥俄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专业毕业,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聘),现为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 。国家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植物保护领域植物病理学方向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孙文献教授团队在水稻与病原菌互作机制研究方面取得可喜进展。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区域联合创新基金项目各1项,科研经费累计近3000余万元。在Nat.Commun.,Mol.Plant,Plant Cell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1收录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578-1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大匠等,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植物保护学科孙文献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Interfamily co-transfer of sensor and helper NLRs extends immune receptor functionality between angiosperms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系统证明通过共转移感受型与辅助型NLR免疫受体,可打破NLR免疫受体的“受限的分类学功能”(Restricted Taxonomic Functionality, RTF)瓶颈,在分类学跨度较大的植物间重建免疫信号通路。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为作物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可行的新策略,也为未来多物种间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示范。
这是该校首次以通讯作者单位在 Cell 上发表研究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博士研究生杜晓斐和英国赛恩斯伯里实验室博士后Maheen Alam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郭海龙教授、英国赛恩斯伯里实验室Jonathan Jones教授及吉林农业大学孙文献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据吉林农业大学官网,2018年,孙文献教授以国家级人才引入该校。去年8月,国自然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重大项目立项信息,孙文献教授申报的《病原真菌致病的分子机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资助。其中孙文献课题组重点聚焦水稻生产中两个重要真菌病害-稻瘟病和稻曲病,从效应蛋白分泌与转运、真菌毒素合成的表观遗传调控等多角度揭示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同时挖掘关键效应蛋白的作用靶标,揭示其调控植物免疫的新机制。研究成果将为主粮作物抗病育种和创制靶标特异的高效、低毒绿色农药提供理论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定位是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高级别的项目之一。
本次重大项目课题的获批,是吉林农业大学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实现了吉林农业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方面的历史性突破。
孙文献,男,汉族,1970年11月出生,安徽省潜山市人,农工党党员,美国俄亥俄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专业毕业,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聘),现为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 。国家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植物保护领域植物病理学方向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孙文献教授团队在水稻与病原菌互作机制研究方面取得可喜进展。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区域联合创新基金项目各1项,科研经费累计近3000余万元。在Nat.Commun.,Mol.Plant,Plant Cell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1收录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578-1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大匠等,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