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工信部直属高校发布《关于2026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报名的通知》,明确2026年全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全部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直博生及硕博连读生基本修业年限为 5 年。
对比 2024 年 “部分学院纳入” 的表述,此次调整标志着学硕培养 “直博化” 在该校实现全覆盖。这一变化,正是当下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的缩影。
从数据来看,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已成为博士招生的重要路径。2023 年我国招收的约 13.5 万名博士生中,硕博连读占比 35%(部分 “双一流” 高校达 50%),本科直博占 12.5%。头部高校尤为明显:武汉大学 2025 年直博生接收量较 2024 年增幅超 50%;复旦大学强基计划 2026 级拟录取研究生中,直博生占比升至 64.6%,较 2025 级提升 14.6 个百分点。
图源:武汉大学
这种变化源于研究生培养的 “分层” 逻辑 —— 学术型人才 “直博化”,应用型人才 “专硕化”。2023 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明确,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以学术创新为核心,专业学位则聚焦行业实践问题。在此导向下,学硕逐渐成为博士教育过渡阶段,直博、硕博连读成为学术人才主要来源。
图源:廖湘阳《研究生分类培养链条构建及其融通创新的逻辑与策略》
与此同时,贯通培养模式在高校中加速推广。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5 年录取的本科生全部进入贯通培养体系;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构建本硕博一体化体系;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超 20 所高校均加入这一行列。就连人文社科领域也开始试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25 年将启动本博融通班,入选者 100% 获保研资格。
贯通培养的优势在于保障科研连续性。以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旭华班” 为例,学生依托国家级平台提前介入科研;哈工大 “尖班” 由院士担任导师,让学生早进入 “博士状态”。不过,专家也提醒,高校需避免过度追求科研型人才或盲目缩短学制,应在个性化探索中坚守育人初心。
图源:高绩
从政策引导到高校实践,研究生培养的分类发展路径愈发清晰。随着更多高校加入探索,学术与应用人才培养的 “双轨制” 将更加完善,为国家发展输送精准匹配的人才力量。
来源:综合自高绩及各高校官网,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某工信部直属高校发布《关于2026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报名的通知》,明确2026年全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全部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直博生及硕博连读生基本修业年限为 5 年。
对比 2024 年 “部分学院纳入” 的表述,此次调整标志着学硕培养 “直博化” 在该校实现全覆盖。这一变化,正是当下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的缩影。
从数据来看,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已成为博士招生的重要路径。2023 年我国招收的约 13.5 万名博士生中,硕博连读占比 35%(部分 “双一流” 高校达 50%),本科直博占 12.5%。头部高校尤为明显:武汉大学 2025 年直博生接收量较 2024 年增幅超 50%;复旦大学强基计划 2026 级拟录取研究生中,直博生占比升至 64.6%,较 2025 级提升 14.6 个百分点。
图源:武汉大学
这种变化源于研究生培养的 “分层” 逻辑 —— 学术型人才 “直博化”,应用型人才 “专硕化”。2023 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明确,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以学术创新为核心,专业学位则聚焦行业实践问题。在此导向下,学硕逐渐成为博士教育过渡阶段,直博、硕博连读成为学术人才主要来源。
图源:廖湘阳《研究生分类培养链条构建及其融通创新的逻辑与策略》
与此同时,贯通培养模式在高校中加速推广。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5 年录取的本科生全部进入贯通培养体系;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构建本硕博一体化体系;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超 20 所高校均加入这一行列。就连人文社科领域也开始试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25 年将启动本博融通班,入选者 100% 获保研资格。
贯通培养的优势在于保障科研连续性。以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旭华班” 为例,学生依托国家级平台提前介入科研;哈工大 “尖班” 由院士担任导师,让学生早进入 “博士状态”。不过,专家也提醒,高校需避免过度追求科研型人才或盲目缩短学制,应在个性化探索中坚守育人初心。
图源:高绩
从政策引导到高校实践,研究生培养的分类发展路径愈发清晰。随着更多高校加入探索,学术与应用人才培养的 “双轨制” 将更加完善,为国家发展输送精准匹配的人才力量。
来源:综合自高绩及各高校官网,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