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投稿状态“Decision in Process”是好是坏?读懂决定阶段

15
2025-09-11 16:33:34

在经历了漫长的“Under Review”(审稿中)之后,当您某天刷新系统,发现状态悄然变为“Decision in Process”(决定处理中)时,那种感觉就像在法庭上等待最终判决。

这究竟是好是坏?它又意味着什么?


信号解读:“Decision in Process”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让我们来解码这个状态背后的工作流程。

核心定义: “Decision in Process”意味着同行评审(Peer Review)阶段已经结束,所有(或足够数量的)审稿意见已经返回编辑部,稿件正处于编辑的最终裁决阶段

这个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审稿意见汇总 (Reviews Completed) 当最后一位审稿人提交了他的审稿报告后,稿件状态会自动或由编辑手动更新,标志着外部评审的结束。

  2. 副编辑建议 (Associate Editor's Recommendation) 负责您稿件的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 AE)会仔细阅读所有审稿人的意见,并结合他/她自己对您论文的判断,形成一个初步的处理建议。这个建议可能是“大修”、“小修”、“录用”或“拒稿”。

  3. 主编最终裁决 (Editor-in-Chief's Final Decision) 副编辑会将他的建议,连同所有的审稿意见,一同提交给期刊的主编(Editor-in-Chief, EIC)。主编将是做出最终决定的那个人。他会再次审视所有材料,并做出最终的、不可更改的裁决。

从状态变为“Decision in Process”开始,到您最终收到邮件,您的稿件就在经历上述的第2和第3步。


趋势分析:这究竟是“好”是“坏”?

这是一个让无数作者纠结的问题。

一个中性的核心答案: “Decision in Process”本身是一个完全中性的流程性信号,它不直接预示任何好与坏的结果。它只表明您的稿件向前迈进了一步

但我们可以从一些迹象中,进行一些非常规的、仅供参考的趋势分析:

  • 为什么它可能是一个“偏好”的信号?

    • 它证明您的稿件没有被“编辑直接拒稿”(Desk Reject)。

    • 它证明您的稿件成功地通过了完整的同行评审流程。 这意味着,至少有几位领域内的专家,认为您的工作值得他们花费数小时的时间去仔细阅读和评判。单是这一点,就已经排除了大量的投稿。

  • 为什么它可能是一个“偏坏”的信号?

    • 如果“Under Review”的时间极短(例如,一两周就变成了“Decision in Process”),有一种可能是审稿人们迅速发现了一些不可逾越的硬伤,并一致给出了“拒稿”的建议。

    • 但请注意! 这个推测非常不靠谱。因为审稿周期短,也可能是因为编辑非常高效,且邀请的审稿人都非常负责。

总而言之,不要试图从这个状态本身或其持续时间来“算命”。任何猜测都可能增加不必要的焦虑。


后续发展: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Decision in Process”状态的持续时间,通常从几天到两周不等,具体取决于编辑的工作效率。

当这个状态结束后,您将通过邮件收到以下四种可能的最终结果之一:

  • 大修 (Major Revision): 一个非常积极的结果!这意味着审稿人看到了您工作的价值,但需要您做出重大的补充和修改。

  • 小修 (Minor Revision): 一个极好的结果!说明您的论文只需做一些小的调整即可被录用,成功率极高。

  • 录用 (Accept): 在第一轮审稿后直接录用非常罕见,但也是可能发生的。恭喜你!

  • 拒稿 (Reject): 最令人失望的结果,但在顶级期刊中也最为常见。


行动指南:在这个阶段,我应该做什么?

  • 1. 耐心等待,停止刷新页面 这是最重要也最难做到的一点。决定已经处于处理流程中,频繁刷新系统页面不会改变或加速结果,只会徒增焦虑。

  • 2. 保持专业,切勿邮件催促 这是编辑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除非这个状态持续了异乎寻常的时间(例如,超过一个月),否则绝对不要给编辑发送催促邮件。这会显得非常不专业。

  • 3. 做好应对各种结果的心理准备 在等待的时间里,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收到“大修”,您的修改计划是什么?如果被“拒稿”,您的下一个备选期刊是哪个?做好预案,能让您在收到结果时更加从容。

结论 “Decision in Process”是黎明前的最后一段黑暗。它是一个中性的、标准的流程节点。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您的研究工作都已经经过了一次宝贵的、高强度的同行检验。这份审稿意见,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经历了漫长的“Under Review”(审稿中)之后,当您某天刷新系统,发现状态悄然变为“Decision in Process”(决定处理中)时,那种感觉就像在法庭上等待最终判决。

这究竟是好是坏?它又意味着什么?


信号解读:“Decision in Process”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让我们来解码这个状态背后的工作流程。

核心定义: “Decision in Process”意味着同行评审(Peer Review)阶段已经结束,所有(或足够数量的)审稿意见已经返回编辑部,稿件正处于编辑的最终裁决阶段

这个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审稿意见汇总 (Reviews Completed) 当最后一位审稿人提交了他的审稿报告后,稿件状态会自动或由编辑手动更新,标志着外部评审的结束。

  2. 副编辑建议 (Associate Editor's Recommendation) 负责您稿件的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 AE)会仔细阅读所有审稿人的意见,并结合他/她自己对您论文的判断,形成一个初步的处理建议。这个建议可能是“大修”、“小修”、“录用”或“拒稿”。

  3. 主编最终裁决 (Editor-in-Chief's Final Decision) 副编辑会将他的建议,连同所有的审稿意见,一同提交给期刊的主编(Editor-in-Chief, EIC)。主编将是做出最终决定的那个人。他会再次审视所有材料,并做出最终的、不可更改的裁决。

从状态变为“Decision in Process”开始,到您最终收到邮件,您的稿件就在经历上述的第2和第3步。


趋势分析:这究竟是“好”是“坏”?

这是一个让无数作者纠结的问题。

一个中性的核心答案: “Decision in Process”本身是一个完全中性的流程性信号,它不直接预示任何好与坏的结果。它只表明您的稿件向前迈进了一步

但我们可以从一些迹象中,进行一些非常规的、仅供参考的趋势分析:

  • 为什么它可能是一个“偏好”的信号?

    • 它证明您的稿件没有被“编辑直接拒稿”(Desk Reject)。

    • 它证明您的稿件成功地通过了完整的同行评审流程。 这意味着,至少有几位领域内的专家,认为您的工作值得他们花费数小时的时间去仔细阅读和评判。单是这一点,就已经排除了大量的投稿。

  • 为什么它可能是一个“偏坏”的信号?

    • 如果“Under Review”的时间极短(例如,一两周就变成了“Decision in Process”),有一种可能是审稿人们迅速发现了一些不可逾越的硬伤,并一致给出了“拒稿”的建议。

    • 但请注意! 这个推测非常不靠谱。因为审稿周期短,也可能是因为编辑非常高效,且邀请的审稿人都非常负责。

总而言之,不要试图从这个状态本身或其持续时间来“算命”。任何猜测都可能增加不必要的焦虑。


后续发展: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Decision in Process”状态的持续时间,通常从几天到两周不等,具体取决于编辑的工作效率。

当这个状态结束后,您将通过邮件收到以下四种可能的最终结果之一:

  • 大修 (Major Revision): 一个非常积极的结果!这意味着审稿人看到了您工作的价值,但需要您做出重大的补充和修改。

  • 小修 (Minor Revision): 一个极好的结果!说明您的论文只需做一些小的调整即可被录用,成功率极高。

  • 录用 (Accept): 在第一轮审稿后直接录用非常罕见,但也是可能发生的。恭喜你!

  • 拒稿 (Reject): 最令人失望的结果,但在顶级期刊中也最为常见。


行动指南:在这个阶段,我应该做什么?

  • 1. 耐心等待,停止刷新页面 这是最重要也最难做到的一点。决定已经处于处理流程中,频繁刷新系统页面不会改变或加速结果,只会徒增焦虑。

  • 2. 保持专业,切勿邮件催促 这是编辑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除非这个状态持续了异乎寻常的时间(例如,超过一个月),否则绝对不要给编辑发送催促邮件。这会显得非常不专业。

  • 3. 做好应对各种结果的心理准备 在等待的时间里,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收到“大修”,您的修改计划是什么?如果被“拒稿”,您的下一个备选期刊是哪个?做好预案,能让您在收到结果时更加从容。

结论 “Decision in Process”是黎明前的最后一段黑暗。它是一个中性的、标准的流程节点。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您的研究工作都已经经过了一次宝贵的、高强度的同行检验。这份审稿意见,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