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国家科技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连续发布“脑机系统”、细胞与基因治疗、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和能源低碳联合项目等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平安中国)”2个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其中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定位于探索型、培育型专项,不设项目或课题指南,项目负责人无学历、职称、年龄限制,在没有违法违规前提下,如项目失败,相关责任主体可予以免责。具体如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简称“专项”)作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试验田”,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中心”)作为承接专项具体管理的机构,创新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加速培育颠覆性技术,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根据本专项相关部署,现发布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
一、总体目标
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找方向、找问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找方法、找答案,开放式选拔、体系化培育战略价值突出、技术突破显著的颠覆性技术,对主流技术进行跨越式革新,对“无人区”进行开创性探索,抢先机、开赛道、占高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项目要求与布局
专项定位于探索型、培育型专项,不设项目或课题指南。
(一)基本要求
1.场景强。应用场景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或有潜力成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前瞻性场景,主要技术功能是场景技术体系的关键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
2.需求刚。拟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现实或潜在规模,且已有技术不能很好满足场景当前或未来发展的某些重要要求,甚至基本处于空白,即存在重要需求痛点。
3.路线深。属于理论突破的重要前沿技术或深度交叉新技术,解决需求痛点潜力极大,反颠覆门槛极高,瓦解已有技术的非对称优势极强。
4.功能独。技术功能相对完整且基本可自主发挥功能,不需要依附其他关键技术就能独立工作,或不需要进行复杂工程再造或对系统进行改造就能独立运行和使用。
(二)项目布局
1.重点领域。专项围绕集成电路与微纳系统、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科学仪器与新型实验系统、生命健康、能源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运载系统等重要领域,选拔和培育各类颠覆性技术,并聚焦若干战略赛道、高地进行集中布局,打造点线面体技术体系。
2.梯度布局。专项采取“探索”“前沿”“工程”“产业”梯度布局项目。“探索”技术即基础研究和技术原理探索取得重要进展,需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确定技术路线、研判技术优势的战略性极大、原创性极强的极早期项目。“前沿”技术即基础研究基本完成,需进行小试优化技术实现方式或实现条件的早期项目。“工程”技术即技术路线基本确定,需进行中试放大和工程化研发突破关键技术难点的中期项目。“产业”技术即技术已初步完成中试放大,需结合真实应用场景进行技术优化、验证的近期项目。
探索、前沿项目每期一般不超过1年,工程、产业项目每期一般不超过2年。
三、申报资格要求
1.申报单位条件。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2.项目负责人条件。项目负责人无学历、职称、年龄限制,但应具有与项目任务要求相匹配的能力与精力。项目负责人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负责人。港澳地区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
3.限项要求。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在其他国家科技计划达到限项数量后仍可承担本专项项目,但同时承担本专项项目一般不超过一项。
四、申报与管理流程
中心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采取开放发现、常态选拔、及时立项、动态优化、滚动支持等机制实施专项。
1.申报渠道。中心与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网络核心,常年多触角、多渠道发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1)主动发掘。从文献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项目等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基础研究成果、重大科技进展榜单、学术会议、成果报道信息等途径主动寻找有颠覆性潜力项目。
(2)公开征集。通过发布申报指引等方式常态化广泛公开征集项目建议。
(3)大赛选拔。通过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和其他高水平大赛选拔高价值项目。
(4)节点推荐。创新型城市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顶尖科学家、知名风险投资基金及其他优秀项目组织单位等网络节点推荐高水平成果。
(5)部门推荐。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等科技管理部门推荐优质项目。
2.征集建议。中心常年接受各渠道提交项目建议,项目建议单位通过中心网站公开征集窗口(https://project.dipa.cn)或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中心进行初筛,对初筛排名较前的项目进行迭代优化式论证,项目团队根据论证进度提交相关材料,中心与项目团队共同对颠覆性潜力大的项目形成项目建议书,经综合评议后形成候选项目,建立候选项目库。
3.项目辅导。中心及网络核心对入库项目进行深度辅导,与项目团队商议实施方案,并与地方、大学及科研机构、创业投资基金及企业、社会等对接,引入资金、学术、市场、人才等资源,条件具备时作为专项培育项目随时启动实施。
4.项目立项。中心结合国家战略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未来引领作用等因素,从入库项目中进一步遴选专项拟立项项目,组织项目单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国科管系统”)提交正式项目申报材料,经查重等审查后确定正式立项项目。一般每季度立项一批项目,重大项目随时立项。中心下达立项通知,组织立项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国科管系统填报任务书,并在签署后按照节点拨付项目经费。
5.过程管理。项目实行节点检查、动态优化“里程碑”式管理。中心及网络核心安排项目专员深度参与项目执行,全面了解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实施中问题,对接项目发展所需资源。在每一节点进行检查和研讨,持续优化实施方案,对无法继续推进或战略价值降低项目及时终止。
6.项目验收。项目执行期满后或提前完成任务时,中心根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采用直接验证、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估和测试、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验收。对在执行期间就实现了转化或取得重大应用效果的项目,可简化验收程序。
7.滚动支持。对进展顺利、战略价值高的项目,中心可在完成本期任务后给予滚动支持。对取得较大进展的重大项目,可提前启动滚动支持。
8.免责机制。建立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最大限度管控风险为主导的免责机制。在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过程中,在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禁止性规定、没有谋取私利、勤勉尽责的前提下,如项目失败,相关责任主体可予以免责。
五、联系方式
1.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刘希言、李锋铭
邮 箱:dipa@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
2.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
联系人:杨磊、刘玉峰
邮 箱:dipa.gz@jingjinji.cn
电 话:020-82099819
3.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
联系人:孙菡聪、金安
邮 箱:dipa.sh@jingjinji.cn
电 话:021-52270905(分机号:815)
4.监督办公室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戴军
邮 箱:dipa.so@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75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9月9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脑机系统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脑机系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简称“专项”)重点布局领域,采取开放式发现和系统性布局支撑场景实现的多元技术,打造全新技术族群,抢占高地,掌握创新主动权。根据专项相关部署和本族群高地布局要求,现发布2025年度脑机系统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一、目标
面向解析脑、开发脑、保护脑重大场景的关键核心环节,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加快转化应用,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族群和产业集群,抢占脑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制高点。
二、重点方向
1.解析脑。对非侵入式脑电图、超导量子干涉脑磁图、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双光子显微镜、单光子显微镜等主流脑结构图谱与脑功能图谱技术进行跨越式升级,或建立开创性脑解析方法、系统。
2.开发脑。对脑神经活动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与解码、反馈与输出、执行等关键技术环节的主流材料、电极、芯片、系统集成等进行跨越式升级,或研发开创性脑机接口、脑脊接口、脑脑接口等技术。
3.保护脑。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罕见病等重大脑疾病,建立开创性精准诊疗脑机系统。
4.其他脑机系统相关颠覆性技术。
三、相关要求
项目基本要求、申报资格、申报流程、支持方式等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相关规定一致。符合上海市科技、产业发展需求的项目,将与上海市共同支持。项目单位通过中心网站公开征集窗口(https://project.dipa.cn)或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
四、联系方式
1.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张旭、冯丽爽
邮 箱:dipa@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
2.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
联系人:雷鹏、刘玉峰
邮 箱:dipa.gz@jingjinji.cn
电 话:020-82099815-205
3.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
联系人:熊焰、金安
邮 箱:dipa.sh@jingjinji.cn
电 话:021-52270905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9月9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申报指引
“细胞与基因治疗”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简称“专项”)重点布局领域,采取开放式发现和链条式布局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开创新技术路线,开辟新赛道,实现带动引领。根据专项相关部署和本领域要求,现发布2025年度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一、目标
面向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场景,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加快转化应用,打造新技术谱系和产业链条,开辟精准医疗和再生医学新赛道。
二、重点方向
1.底盘技术。对DNA编辑、RNA编辑、表观遗传编辑、离体或在体细胞获取和分化、细胞表型与功能转变、通用型细胞改造、靶向递送等主流基因编辑、细胞重编程和部分重编程、递送系统技术进行跨越式升级,或建立开创性底盘技术。
2.生命机制解析与疾病模型。对类器官、器官芯片、虚拟细胞等器官细胞工程模型、细胞模拟、细胞解析工具进行跨越式升级,或研发开创性生理与疾病机制解析技术、靶点发现技术、药物评价技术。
3.重要疾病治疗。围绕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肾/肝/肺/胰腺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与衰竭、异种器官移植、抗衰老等重大应用场景,对主流细胞与基因治疗手段进行跨越式升级,或研制开创性治疗技术。
4.其他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颠覆性技术。
三、相关要求
项目基本要求、申报资格、申报流程等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相关规定一致。项目单位通过中心网站公开征集窗口(https://project.dipa.cn)或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
四、联系方式
1.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洪伟、李润涛
邮 箱:dipa@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
2.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
联系人:马意朋、刘玉峰
邮 箱:dipa.gz@jingjinji.cn
电 话:020-82099815-203
3.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
联系人:熊焰、金安
邮 箱:dipa.sh@jingjinji.cn
电 话:021-52270905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9月9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简称“专项”)重点布局领域,采取开放式发现和系统性布局支撑场景实现的多元技术,打造全新技术族群,抢占高地,掌握创新主动权。根据专项相关部署和本族群高地布局要求,现发布2025年度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一、目标
面向复杂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现、验证和重大应用场景,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科学实验等相结合的颠覆性技术,加快转化应用,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族群和产业集群,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二、重点方向
1.前沿科学。对量子物理、核聚变、天体物理、力学、气候预测、极端科学等前沿方向的主流研究方式、工具等进行跨越式改造,或建立开创性研究自然现象及内在规律的模式、系统。
2.生命健康。对生命及疾病机理研究、蛋白质结构及功能分析与设计、基因序列分析与编辑、药物设计与制备、疾病监测与诊疗等方面的主流研究方法、工具等进行跨越式改造,或建立开创性解析生命演化规律和疾病诊疗的方法,以及应用其研究全新的具有重大颠覆潜力的蛋白质、药物、器械等。
3.新材料。对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等领域的材料性质预测、结构设计与筛选、制备、表征分析等方面的主流研究方法、工具、软件等进行跨越式改造,或建立开创性发现和创制材料的方法、工具、软件和系统,以及应用其研究具有重大颠覆潜力的新材料。
4.工程设计。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架构设计、多学科仿真分析、性能结构优化、工业设计创成等方面的主流研究方法、工具等进行跨越式改造,或建立开创性设计复杂系统和产品的方法,以及应用其研究全新的具有重大颠覆潜力的产品和装备。
5.其他方面的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系统颠覆性技术。
三、相关要求
项目基本要求、申报资格、申报流程、支持方式等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相关规定一致。项目单位通过中心网站公开征集窗口(https://project.dipa.cn)或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
四、联系方式
1.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史然、王淼辉
邮 箱:dipa@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
2.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
联系人:张兴业、刘玉峰
邮 箱:dipa.gz@jingjinji.cn
电 话:020-82099815-202
3.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
联系人:张胤、金安
邮 箱:dipa.sh@jingjinji.cn
电 话:021-52270905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9月9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能源低碳联合项目2025年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能源低碳联合项目(以下简称“联合项目”)重点布局领域,采取开放式发现和系统性布局支撑场景实现的多元技术,打造全新技术族群,抢占高地,掌握创新主动权。根据联合项目相关部署和本族群高地布局要求,现发布2025年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申报指引。
一、目标
面向煤炭安全智能生产、煤炭高值利用、CO₂高值转化等重大场景的关键核心环节,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加快转化应用,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族群和产业集群,抢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与开发应用制高点,助力实现“炭-碳对冲、以炭制(治)碳”。
二、重点方向
1.煤炭安全智能生产。对煤矿地质勘探、开采、加工、灾害防控、废弃物利用等主流工艺技术进行跨越式升级,或建立开创性煤炭安全智能生产技术。
2.煤炭高值利用。对焦炭、合成氨、煤基烯烃、煤制油/气等主流煤化工技术进行跨越式升级,或研发开创性煤炭高值利用技术。
3.CO₂高值转化。对CO₂催化制备醇、酸、尿素等主流工艺进行跨越式升级,或研发开创性CO₂高值转化利用技术。
4.其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的颠覆性技术。
三、相关要求
联合项目基本要求、申报资格、申报流程、支持方式等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相关规定一致。项目单位通过中心网站公开征集窗口(https://project.dipa.cn)或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
四、联系方式
1.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于蕾、刘锐平
邮 箱:dipa@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
2.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
联系人:姬婧、刘玉峰
邮 箱:dipa.gz@jingjinji.cn
电 话:020-82099813-8002
3.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
联系人:李飞、金安
邮 箱:dipa.sh@jingjinji.cn
电 话:021-52270905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9月9日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平安中国)”2个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请登录系统,在“公开公示-指南征求意见”菜单栏中查看指南征求意见材料。
来源:国科管系统,科研大匠,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
9月15日,国家科技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连续发布“脑机系统”、细胞与基因治疗、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和能源低碳联合项目等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平安中国)”2个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其中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定位于探索型、培育型专项,不设项目或课题指南,项目负责人无学历、职称、年龄限制,在没有违法违规前提下,如项目失败,相关责任主体可予以免责。具体如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简称“专项”)作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试验田”,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中心”)作为承接专项具体管理的机构,创新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加速培育颠覆性技术,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根据本专项相关部署,现发布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
一、总体目标
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找方向、找问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找方法、找答案,开放式选拔、体系化培育战略价值突出、技术突破显著的颠覆性技术,对主流技术进行跨越式革新,对“无人区”进行开创性探索,抢先机、开赛道、占高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项目要求与布局
专项定位于探索型、培育型专项,不设项目或课题指南。
(一)基本要求
1.场景强。应用场景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或有潜力成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前瞻性场景,主要技术功能是场景技术体系的关键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
2.需求刚。拟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现实或潜在规模,且已有技术不能很好满足场景当前或未来发展的某些重要要求,甚至基本处于空白,即存在重要需求痛点。
3.路线深。属于理论突破的重要前沿技术或深度交叉新技术,解决需求痛点潜力极大,反颠覆门槛极高,瓦解已有技术的非对称优势极强。
4.功能独。技术功能相对完整且基本可自主发挥功能,不需要依附其他关键技术就能独立工作,或不需要进行复杂工程再造或对系统进行改造就能独立运行和使用。
(二)项目布局
1.重点领域。专项围绕集成电路与微纳系统、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科学仪器与新型实验系统、生命健康、能源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运载系统等重要领域,选拔和培育各类颠覆性技术,并聚焦若干战略赛道、高地进行集中布局,打造点线面体技术体系。
2.梯度布局。专项采取“探索”“前沿”“工程”“产业”梯度布局项目。“探索”技术即基础研究和技术原理探索取得重要进展,需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确定技术路线、研判技术优势的战略性极大、原创性极强的极早期项目。“前沿”技术即基础研究基本完成,需进行小试优化技术实现方式或实现条件的早期项目。“工程”技术即技术路线基本确定,需进行中试放大和工程化研发突破关键技术难点的中期项目。“产业”技术即技术已初步完成中试放大,需结合真实应用场景进行技术优化、验证的近期项目。
探索、前沿项目每期一般不超过1年,工程、产业项目每期一般不超过2年。
三、申报资格要求
1.申报单位条件。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2.项目负责人条件。项目负责人无学历、职称、年龄限制,但应具有与项目任务要求相匹配的能力与精力。项目负责人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负责人。港澳地区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
3.限项要求。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在其他国家科技计划达到限项数量后仍可承担本专项项目,但同时承担本专项项目一般不超过一项。
四、申报与管理流程
中心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采取开放发现、常态选拔、及时立项、动态优化、滚动支持等机制实施专项。
1.申报渠道。中心与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网络核心,常年多触角、多渠道发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1)主动发掘。从文献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项目等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基础研究成果、重大科技进展榜单、学术会议、成果报道信息等途径主动寻找有颠覆性潜力项目。
(2)公开征集。通过发布申报指引等方式常态化广泛公开征集项目建议。
(3)大赛选拔。通过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和其他高水平大赛选拔高价值项目。
(4)节点推荐。创新型城市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顶尖科学家、知名风险投资基金及其他优秀项目组织单位等网络节点推荐高水平成果。
(5)部门推荐。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等科技管理部门推荐优质项目。
2.征集建议。中心常年接受各渠道提交项目建议,项目建议单位通过中心网站公开征集窗口(https://project.dipa.cn)或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中心进行初筛,对初筛排名较前的项目进行迭代优化式论证,项目团队根据论证进度提交相关材料,中心与项目团队共同对颠覆性潜力大的项目形成项目建议书,经综合评议后形成候选项目,建立候选项目库。
3.项目辅导。中心及网络核心对入库项目进行深度辅导,与项目团队商议实施方案,并与地方、大学及科研机构、创业投资基金及企业、社会等对接,引入资金、学术、市场、人才等资源,条件具备时作为专项培育项目随时启动实施。
4.项目立项。中心结合国家战略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未来引领作用等因素,从入库项目中进一步遴选专项拟立项项目,组织项目单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国科管系统”)提交正式项目申报材料,经查重等审查后确定正式立项项目。一般每季度立项一批项目,重大项目随时立项。中心下达立项通知,组织立项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国科管系统填报任务书,并在签署后按照节点拨付项目经费。
5.过程管理。项目实行节点检查、动态优化“里程碑”式管理。中心及网络核心安排项目专员深度参与项目执行,全面了解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实施中问题,对接项目发展所需资源。在每一节点进行检查和研讨,持续优化实施方案,对无法继续推进或战略价值降低项目及时终止。
6.项目验收。项目执行期满后或提前完成任务时,中心根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采用直接验证、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估和测试、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验收。对在执行期间就实现了转化或取得重大应用效果的项目,可简化验收程序。
7.滚动支持。对进展顺利、战略价值高的项目,中心可在完成本期任务后给予滚动支持。对取得较大进展的重大项目,可提前启动滚动支持。
8.免责机制。建立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最大限度管控风险为主导的免责机制。在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过程中,在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禁止性规定、没有谋取私利、勤勉尽责的前提下,如项目失败,相关责任主体可予以免责。
五、联系方式
1.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刘希言、李锋铭
邮 箱:dipa@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
2.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
联系人:杨磊、刘玉峰
邮 箱:dipa.gz@jingjinji.cn
电 话:020-82099819
3.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
联系人:孙菡聪、金安
邮 箱:dipa.sh@jingjinji.cn
电 话:021-52270905(分机号:815)
4.监督办公室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戴军
邮 箱:dipa.so@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75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9月9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脑机系统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脑机系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简称“专项”)重点布局领域,采取开放式发现和系统性布局支撑场景实现的多元技术,打造全新技术族群,抢占高地,掌握创新主动权。根据专项相关部署和本族群高地布局要求,现发布2025年度脑机系统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一、目标
面向解析脑、开发脑、保护脑重大场景的关键核心环节,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加快转化应用,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族群和产业集群,抢占脑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制高点。
二、重点方向
1.解析脑。对非侵入式脑电图、超导量子干涉脑磁图、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双光子显微镜、单光子显微镜等主流脑结构图谱与脑功能图谱技术进行跨越式升级,或建立开创性脑解析方法、系统。
2.开发脑。对脑神经活动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与解码、反馈与输出、执行等关键技术环节的主流材料、电极、芯片、系统集成等进行跨越式升级,或研发开创性脑机接口、脑脊接口、脑脑接口等技术。
3.保护脑。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罕见病等重大脑疾病,建立开创性精准诊疗脑机系统。
4.其他脑机系统相关颠覆性技术。
三、相关要求
项目基本要求、申报资格、申报流程、支持方式等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相关规定一致。符合上海市科技、产业发展需求的项目,将与上海市共同支持。项目单位通过中心网站公开征集窗口(https://project.dipa.cn)或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
四、联系方式
1.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张旭、冯丽爽
邮 箱:dipa@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
2.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
联系人:雷鹏、刘玉峰
邮 箱:dipa.gz@jingjinji.cn
电 话:020-82099815-205
3.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
联系人:熊焰、金安
邮 箱:dipa.sh@jingjinji.cn
电 话:021-52270905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9月9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申报指引
“细胞与基因治疗”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简称“专项”)重点布局领域,采取开放式发现和链条式布局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开创新技术路线,开辟新赛道,实现带动引领。根据专项相关部署和本领域要求,现发布2025年度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一、目标
面向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场景,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加快转化应用,打造新技术谱系和产业链条,开辟精准医疗和再生医学新赛道。
二、重点方向
1.底盘技术。对DNA编辑、RNA编辑、表观遗传编辑、离体或在体细胞获取和分化、细胞表型与功能转变、通用型细胞改造、靶向递送等主流基因编辑、细胞重编程和部分重编程、递送系统技术进行跨越式升级,或建立开创性底盘技术。
2.生命机制解析与疾病模型。对类器官、器官芯片、虚拟细胞等器官细胞工程模型、细胞模拟、细胞解析工具进行跨越式升级,或研发开创性生理与疾病机制解析技术、靶点发现技术、药物评价技术。
3.重要疾病治疗。围绕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肾/肝/肺/胰腺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与衰竭、异种器官移植、抗衰老等重大应用场景,对主流细胞与基因治疗手段进行跨越式升级,或研制开创性治疗技术。
4.其他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颠覆性技术。
三、相关要求
项目基本要求、申报资格、申报流程等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相关规定一致。项目单位通过中心网站公开征集窗口(https://project.dipa.cn)或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
四、联系方式
1.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洪伟、李润涛
邮 箱:dipa@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
2.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
联系人:马意朋、刘玉峰
邮 箱:dipa.gz@jingjinji.cn
电 话:020-82099815-203
3.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
联系人:熊焰、金安
邮 箱:dipa.sh@jingjinji.cn
电 话:021-52270905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9月9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简称“专项”)重点布局领域,采取开放式发现和系统性布局支撑场景实现的多元技术,打造全新技术族群,抢占高地,掌握创新主动权。根据专项相关部署和本族群高地布局要求,现发布2025年度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一、目标
面向复杂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现、验证和重大应用场景,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科学实验等相结合的颠覆性技术,加快转化应用,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族群和产业集群,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二、重点方向
1.前沿科学。对量子物理、核聚变、天体物理、力学、气候预测、极端科学等前沿方向的主流研究方式、工具等进行跨越式改造,或建立开创性研究自然现象及内在规律的模式、系统。
2.生命健康。对生命及疾病机理研究、蛋白质结构及功能分析与设计、基因序列分析与编辑、药物设计与制备、疾病监测与诊疗等方面的主流研究方法、工具等进行跨越式改造,或建立开创性解析生命演化规律和疾病诊疗的方法,以及应用其研究全新的具有重大颠覆潜力的蛋白质、药物、器械等。
3.新材料。对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等领域的材料性质预测、结构设计与筛选、制备、表征分析等方面的主流研究方法、工具、软件等进行跨越式改造,或建立开创性发现和创制材料的方法、工具、软件和系统,以及应用其研究具有重大颠覆潜力的新材料。
4.工程设计。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架构设计、多学科仿真分析、性能结构优化、工业设计创成等方面的主流研究方法、工具等进行跨越式改造,或建立开创性设计复杂系统和产品的方法,以及应用其研究全新的具有重大颠覆潜力的产品和装备。
5.其他方面的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系统颠覆性技术。
三、相关要求
项目基本要求、申报资格、申报流程、支持方式等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相关规定一致。项目单位通过中心网站公开征集窗口(https://project.dipa.cn)或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
四、联系方式
1.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史然、王淼辉
邮 箱:dipa@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
2.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
联系人:张兴业、刘玉峰
邮 箱:dipa.gz@jingjinji.cn
电 话:020-82099815-202
3.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
联系人:张胤、金安
邮 箱:dipa.sh@jingjinji.cn
电 话:021-52270905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9月9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能源低碳联合项目2025年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项目申报指引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能源低碳联合项目(以下简称“联合项目”)重点布局领域,采取开放式发现和系统性布局支撑场景实现的多元技术,打造全新技术族群,抢占高地,掌握创新主动权。根据联合项目相关部署和本族群高地布局要求,现发布2025年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申报指引。
一、目标
面向煤炭安全智能生产、煤炭高值利用、CO₂高值转化等重大场景的关键核心环节,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加快转化应用,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族群和产业集群,抢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与开发应用制高点,助力实现“炭-碳对冲、以炭制(治)碳”。
二、重点方向
1.煤炭安全智能生产。对煤矿地质勘探、开采、加工、灾害防控、废弃物利用等主流工艺技术进行跨越式升级,或建立开创性煤炭安全智能生产技术。
2.煤炭高值利用。对焦炭、合成氨、煤基烯烃、煤制油/气等主流煤化工技术进行跨越式升级,或研发开创性煤炭高值利用技术。
3.CO₂高值转化。对CO₂催化制备醇、酸、尿素等主流工艺进行跨越式升级,或研发开创性CO₂高值转化利用技术。
4.其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的颠覆性技术。
三、相关要求
联合项目基本要求、申报资格、申报流程、支持方式等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相关规定一致。项目单位通过中心网站公开征集窗口(https://project.dipa.cn)或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
四、联系方式
1.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
联系人:于蕾、刘锐平
邮 箱:dipa@jingjinji.cn
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
2.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
联系人:姬婧、刘玉峰
邮 箱:dipa.gz@jingjinji.cn
电 话:020-82099813-8002
3.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
联系人:李飞、金安
邮 箱:dipa.sh@jingjinji.cn
电 话:021-52270905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9月9日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平安中国)”2个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请登录系统,在“公开公示-指南征求意见”菜单栏中查看指南征求意见材料。
来源:国科管系统,科研大匠,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