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第十届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国际会议(ICICM 2025)在合肥召开

30
2025-10-21 10:40:03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及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第十届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国际会议(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icrosystems, ICICM 2025)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顺利召开。

大会由安徽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承办,大会吸引了来自安徽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化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界约250余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研究人员参会,共同探讨集成电路与微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 开幕式启幕:共筑全球学术交流平台

10月18日上午,大会开幕。安徽大学副校长吴立建教授,大会主席、东南大学王志功教授参加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吴立建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石,已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安徽大学长期深耕该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希望通过ICICM 2025的召开,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

王志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集成电路技术正处于关键转型期,亟需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协作以应对新挑战。ICICM作为国际高水平学术平台,已先后在成都,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武汉等地召开了前九届,在ICICM10周年召开之际,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产学研融合,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行业高质量发展。开幕式由安徽大学蔺智挺教授主持。

安徽大学副校长吴立建教授

东南大学王志功教授

安徽大学蔺智挺教授

| 主旨报告领航:聚焦前沿技术创新

主旨报告环节,华南理工大学薛泉教授(IEEE Fellow)、北京大学叶乐教授(国家杰青、优青)、浙江大学卓成教授(IET Fellow)上海交通大学李永福副教授作精彩主旨报告,内容涵盖AI芯片设计、CMOS振荡器、AI辅助设计优化及大模型在电路领域的应用等多个前沿方向。

薛泉教授New Progress in CMOS Oscillators》,聚焦毫米波CMOS振荡源创新设计,从振荡器、分频器到倍频器等关键模块阐述高宽带、低噪声、低功耗的设计方案,为5G/6G与下一代Wi-Fi提供技术参考。

叶乐教授3D Compute-in-Memory (3D-CIM™) Chip for LLM Inference》,深入分析后摩尔时代AI芯片的算力与数据传输瓶颈,介绍3D-CIM™架构在AI手机与AI PC等边缘端大语言模型推理中的潜在应用。

卓成教授AI-Assisted Design-Technology Co-Optimiza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探讨AI在半导体设计-技术协同优化(DTCO)中的应用前景,分析数据驱动建模与跨域泛化挑战,展望AI赋能芯片设计的新趋势。

李永福副教授From Papers to Physical Designs: Empowering LLM with Integrated Datasets》的报告,强调数据集在电路逻辑与大模型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分享基于论文与器件参数构建集成数据集的研究成果,为提升设计效率提供新思路。

| 多元议程展开:全景式展示科研成果

本届大会议程丰富、形式多样。10月18日下午同步举行四场专题论坛,分别围绕“模拟/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辐射探测器读出电路与辐射加固设计”、“光纤通信与保密光传输”、“新兴技术与未来电子学”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聚焦细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突破,吸引了大批参会者踊跃参与讨论。

为期三天的会议除4场主旨报告、4场专题论坛,还设置有10场线下分会、3场海报展示及5场线上分会,涵盖半导体器件与先进电路、系统架构设计、下一代存储技术等多个热门方向。与会学者围绕低功耗设计、高性能芯片架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晚宴环节由大会主席、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秀龙教授致欢迎辞。吴院长代表大会组委会,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大家对大会的支持与贡献。随后,大会主席王志功教授、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许耀华教授,以及程序委员会主席、西安邮电大学佟星元教授共同为“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和“最佳组织奖”获奖者颁奖,现场掌声热烈,将晚宴气氛推向高潮。 

 | 会议圆满落幕:凝聚共识,赋能未来

ICICM 2025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集成电路与微系统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与创新成果。会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平台,促进了跨领域合作与青年科研力量的成长。未来,随着会议成果的进一步转化与合作机制的持续深化,ICICM将继续推动科研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双向赋能,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第十一届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国际会议将于西安召开,明年相聚古都西安!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及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第十届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国际会议(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icrosystems, ICICM 2025)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顺利召开。

大会由安徽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承办,大会吸引了来自安徽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化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界约250余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研究人员参会,共同探讨集成电路与微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 开幕式启幕:共筑全球学术交流平台

10月18日上午,大会开幕。安徽大学副校长吴立建教授,大会主席、东南大学王志功教授参加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吴立建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石,已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安徽大学长期深耕该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希望通过ICICM 2025的召开,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

王志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集成电路技术正处于关键转型期,亟需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协作以应对新挑战。ICICM作为国际高水平学术平台,已先后在成都,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武汉等地召开了前九届,在ICICM10周年召开之际,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产学研融合,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行业高质量发展。开幕式由安徽大学蔺智挺教授主持。

安徽大学副校长吴立建教授

东南大学王志功教授

安徽大学蔺智挺教授

| 主旨报告领航:聚焦前沿技术创新

主旨报告环节,华南理工大学薛泉教授(IEEE Fellow)、北京大学叶乐教授(国家杰青、优青)、浙江大学卓成教授(IET Fellow)上海交通大学李永福副教授作精彩主旨报告,内容涵盖AI芯片设计、CMOS振荡器、AI辅助设计优化及大模型在电路领域的应用等多个前沿方向。

薛泉教授New Progress in CMOS Oscillators》,聚焦毫米波CMOS振荡源创新设计,从振荡器、分频器到倍频器等关键模块阐述高宽带、低噪声、低功耗的设计方案,为5G/6G与下一代Wi-Fi提供技术参考。

叶乐教授3D Compute-in-Memory (3D-CIM™) Chip for LLM Inference》,深入分析后摩尔时代AI芯片的算力与数据传输瓶颈,介绍3D-CIM™架构在AI手机与AI PC等边缘端大语言模型推理中的潜在应用。

卓成教授AI-Assisted Design-Technology Co-Optimiza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探讨AI在半导体设计-技术协同优化(DTCO)中的应用前景,分析数据驱动建模与跨域泛化挑战,展望AI赋能芯片设计的新趋势。

李永福副教授From Papers to Physical Designs: Empowering LLM with Integrated Datasets》的报告,强调数据集在电路逻辑与大模型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分享基于论文与器件参数构建集成数据集的研究成果,为提升设计效率提供新思路。

| 多元议程展开:全景式展示科研成果

本届大会议程丰富、形式多样。10月18日下午同步举行四场专题论坛,分别围绕“模拟/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辐射探测器读出电路与辐射加固设计”、“光纤通信与保密光传输”、“新兴技术与未来电子学”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聚焦细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突破,吸引了大批参会者踊跃参与讨论。

为期三天的会议除4场主旨报告、4场专题论坛,还设置有10场线下分会、3场海报展示及5场线上分会,涵盖半导体器件与先进电路、系统架构设计、下一代存储技术等多个热门方向。与会学者围绕低功耗设计、高性能芯片架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晚宴环节由大会主席、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秀龙教授致欢迎辞。吴院长代表大会组委会,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大家对大会的支持与贡献。随后,大会主席王志功教授、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许耀华教授,以及程序委员会主席、西安邮电大学佟星元教授共同为“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和“最佳组织奖”获奖者颁奖,现场掌声热烈,将晚宴气氛推向高潮。 

 | 会议圆满落幕:凝聚共识,赋能未来

ICICM 2025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集成电路与微系统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与创新成果。会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平台,促进了跨领域合作与青年科研力量的成长。未来,随着会议成果的进一步转化与合作机制的持续深化,ICICM将继续推动科研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双向赋能,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第十一届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国际会议将于西安召开,明年相聚古都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