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导师的指导和无数个日夜的奋战后,你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心里既激动又忐忑,想着要是能发表在一个被EI检索的国际会议上,那对毕业、申奖学金甚至是未来申请博士,都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就在这时,一封看起来“高大上”的国际会议征稿邮件,精准地投递到了你的邮箱,邮件里把你夸得天花乱坠,还承诺“快速审稿”、“保证EI收录”…… 你心动了吗?
等等!先别急着投! 作为同样踩过坑、交过“学费”的学长/学姐,我必须告诉你,这里面水很深。那些主动送上门、承诺过于美好的,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水会”(或者叫“掠夺性会议”),它们的目标不是学术交流,而是你口袋里的注册费!
第一部分:“水会”的“七宗罪” — 快速识别陷阱
这些“水会”往往有以下几个让你“一眼就能看穿”的特征:
1. “天降馅饼”式的垃圾邮件: 邮件通常把你夸上天,说你的某某研究(可能只是个课程报告)非常了不起,盛情邀请你投稿或当Keynote Speaker(你没看错,一个本科生/硕士生当Keynote?)。内容空泛,模板化严重。
2. “火箭般”的审稿速度:
这是最最最关键的识别点! 任何承诺“72小时录用”、“一周内给结果”的会议,直接拉黑! 真正的同行评审,需要邀请专家、专家阅读、给出意见、编辑汇总,没有一两个月根本不可能完成!
3. “宇宙般”的会议主题: 征稿范围极其宽泛,恨不得从“人工智能”写到“古代文学”,再到“金融工程”。正规会议通常有非常明确、细分的议题。
4. “山寨感”十足的官网:
5. “查无此人”的组委会: 官网上会挂一堆来自世界名校的教授名字,看起来阵容豪华。但你稍微去这些教授的个人主页查一下,会发现他们根本没提过要参加这个会。
6. “画大饼”式的出版承诺: 只模糊地说“将被知名数据库收录”,但绝不敢明确说“往届已被EI Compendex稳定收录”。或者用一些没听过的野鸡数据库来冒充。
7. “不合理”的注册费: 可能低得离谱(诱你上钩),也可能高得吓人。支付方式可能要求直接汇款到个人账户。
第二部分:终极“防火墙” — 三步验证法
面对一个陌生的EI会议邀请,如何100%确认它的真伪?请记住这三个“救命稻草”:
第一步:问导师!导师!导师!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是对学生而言,最简单、最有效、最权威的方法。把会议的官网链接发给你的导师,他们丰富的经验通常能立刻判断出这个会议的“成色”。导师说不能投的,坚决不能投!
第二步:去图书馆数据库查“家底”! 会议官网的承诺不可信,数据库的历史记录才是铁证。
第三步:看看它在不在“白名单”上? 对于我们计算机/电子工程领域的学生,有两个非常有用的“白名单”可以参考:
结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第一次投稿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既渴望被认可,又害怕被拒绝。但请一定记住:
宁可错过一个不确定的机会,也绝不能掉进“水会”的陷阱。
一次“水会”的发表记录,对你的学术声誉是永久性的伤害。请务必擦亮眼睛,用好导师和图书馆这两个最强大的“武器”,为你的第一篇(乃至每一篇)论文,找到一个真正值得托付的、能让你引以为傲的“家”。
祝大家投稿顺利,前程似锦!
终于,在导师的指导和无数个日夜的奋战后,你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心里既激动又忐忑,想着要是能发表在一个被EI检索的国际会议上,那对毕业、申奖学金甚至是未来申请博士,都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就在这时,一封看起来“高大上”的国际会议征稿邮件,精准地投递到了你的邮箱,邮件里把你夸得天花乱坠,还承诺“快速审稿”、“保证EI收录”…… 你心动了吗?
等等!先别急着投! 作为同样踩过坑、交过“学费”的学长/学姐,我必须告诉你,这里面水很深。那些主动送上门、承诺过于美好的,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水会”(或者叫“掠夺性会议”),它们的目标不是学术交流,而是你口袋里的注册费!
第一部分:“水会”的“七宗罪” — 快速识别陷阱
这些“水会”往往有以下几个让你“一眼就能看穿”的特征:
1. “天降馅饼”式的垃圾邮件: 邮件通常把你夸上天,说你的某某研究(可能只是个课程报告)非常了不起,盛情邀请你投稿或当Keynote Speaker(你没看错,一个本科生/硕士生当Keynote?)。内容空泛,模板化严重。
2. “火箭般”的审稿速度:
这是最最最关键的识别点! 任何承诺“72小时录用”、“一周内给结果”的会议,直接拉黑! 真正的同行评审,需要邀请专家、专家阅读、给出意见、编辑汇总,没有一两个月根本不可能完成!
3. “宇宙般”的会议主题: 征稿范围极其宽泛,恨不得从“人工智能”写到“古代文学”,再到“金融工程”。正规会议通常有非常明确、细分的议题。
4. “山寨感”十足的官网:
5. “查无此人”的组委会: 官网上会挂一堆来自世界名校的教授名字,看起来阵容豪华。但你稍微去这些教授的个人主页查一下,会发现他们根本没提过要参加这个会。
6. “画大饼”式的出版承诺: 只模糊地说“将被知名数据库收录”,但绝不敢明确说“往届已被EI Compendex稳定收录”。或者用一些没听过的野鸡数据库来冒充。
7. “不合理”的注册费: 可能低得离谱(诱你上钩),也可能高得吓人。支付方式可能要求直接汇款到个人账户。
第二部分:终极“防火墙” — 三步验证法
面对一个陌生的EI会议邀请,如何100%确认它的真伪?请记住这三个“救命稻草”:
第一步:问导师!导师!导师!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是对学生而言,最简单、最有效、最权威的方法。把会议的官网链接发给你的导师,他们丰富的经验通常能立刻判断出这个会议的“成色”。导师说不能投的,坚决不能投!
第二步:去图书馆数据库查“家底”! 会议官网的承诺不可信,数据库的历史记录才是铁证。
第三步:看看它在不在“白名单”上? 对于我们计算机/电子工程领域的学生,有两个非常有用的“白名单”可以参考:
结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第一次投稿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既渴望被认可,又害怕被拒绝。但请一定记住:
宁可错过一个不确定的机会,也绝不能掉进“水会”的陷阱。
一次“水会”的发表记录,对你的学术声誉是永久性的伤害。请务必擦亮眼睛,用好导师和图书馆这两个最强大的“武器”,为你的第一篇(乃至每一篇)论文,找到一个真正值得托付的、能让你引以为傲的“家”。
祝大家投稿顺利,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