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EI会议还是Scopus期刊?毕业党生存指南:哪个对毕业帮助更大?

15
2025-10-29 15:40:44

EI会议还是Scopus期刊?一个快,一个稳——毕业党该怎么选?

当你开始纠结“EI会议“Scopus期刊哪个更好的时候,你关心的八成不是什么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你关心的就是一件事:

我特么到底哪个能毕业?!

时间一天天过去,毕业的DDL(截止日期)就像一把刀悬在头上。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有的潇洒发文,有的延毕预警。你手里的这点数据,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投个顶会(顶级会议)吧,悬;投个顶刊(顶级期刊)吧,更悬。

这时候,导师可能会给你指两条明路

  1. 要不……你先投个EI会议试试?快!
  2. 还是投个Scopus期刊吧,虽然慢点,但好歹是个Journal

这时候,你就懵了。别急,咱们今天不谈高大上的学术理想,只聊最现实的:毕业。


首先,把学校的毕业要求文件给我读烂!

这是天条,是最高指示。

你别听你师兄说、也别听你导师说,你现在,立刻,马上去扒你们学校研究生院的官网,找到那个红头文件,标题一般叫《XX大学关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

看清楚上面写的到底是:

  • “A/B/C类期刊一篇?(那Scopus期刊可能稳了,EI会议可能不行)
  • “EI/SCI收录的论文一篇?(那两个都行)
  • 一篇核心期刊?(这又得去查核心期刊目录了)

为什么这是第一步? 因为如果你学校只认期刊,那你压根不用纠结了,投EI会议=白投(对毕业来说)。如果文件写着“EI收录的会议或期刊均可,好,那我们才有了幸福的烦恼,才能继续往下看。


剖析EI会议:用速度安全感

咱们先聊EI会议。

它最大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优点就是:快!

  • 审稿快: 一般的EI会议,从投稿到出结果,快的1-2周,慢的1-2个月。这对比期刊动不动半年的审稿周期,简直是法拉利共享单车的区别。
  • 见刊快: 只要录用,交了钱(对,大部分很贵),开了会,你的论文很快就会被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

这对毕业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确定性

如果你离毕业答辩只剩半年,甚至三四个月,你手里的存货还没发出去,你敢去赌一个Scopus期刊吗?万一审稿人拖你3个月,然后一个“Major Revision”(大修),再拖3个月,你心态崩不崩?万一最后拒稿了,你是不是直接可以收拾东西准备延毕了?

这时候,EI会议就是你的救命稻草。它能让你在DDL之前,手里握着一个录用通知或者“EI检索号,让你能安心去写你的大论文。

EI会议的黑点 咱也得实诚点。EI会议的确实深。有些会议开得跟菜市场一样,交钱就录。这会导致它的含金量在别人眼里没那么高。但话说回来,毕业是01。你首先要解决1(毕业),再去考虑1.5(发得好)。


剖析Scopus期刊:用时间分量

再聊聊Scopus期刊。

Scopus是爱思唯尔(Elsevier)搞的,是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和引文数据库之一。它收录的期刊范围极广,从顶流的Q1期刊到很多人没听过的Q4期刊,全都有。

它的优点是:它是个“Journal”(期刊)。

  • 分量更足: 无论如何,在学术圈的鄙视链里,Journal(期刊)通常是高于Conference(会议)的。期刊论文代表着更完整、更严谨的研究。
  • 认可度更广: 无论是你毕业后找工作,还是想继续申请博士,一份Scopus期刊的发表记录,通常比EI会议的记录更好看。
  • Scopus不等于 别以为Scopus就好发。Scopus里包含了大量顶尖的SCI期刊(SCI基本都被Scopus收录),也包含了很多本领域的老牌知名期刊。

Scopus期刊的黑点 它最大的敌人,就是你的毕业时钟——慢!

期刊的审稿流程是一个黑匣子

  1. 编辑处理慢: “With Editor”状态可能就挂两周。
  2. 找审稿人慢: “Under Review”可能挂两个月,审稿人拒审,编辑还得重找。
  3. 审稿人意见慢: 审稿人拖拖拉拉是常态。
  4. 修改更慢: 大修(Major Revision)给你两个月修改时间,返回去再审一轮……

一套流程下来,半年是起步,一年是正常。你等得起吗?

而且,期刊拒稿率是实打实的高。你花半年等来一句“Reject”,那种绝望感,谁试谁知道。


灵魂拷问:我到底该怎么选?

好了,分析完了,上实操建议

情景一:【紧急!】我离毕业只剩不到8个月

答案:别犹豫,马上去找EI会议!

别管什么含金量了,先保命!你现在需要的是速度和确定性。

操作指南:

  1. 去找那些有良好EI检索记录的会议(别找那种第一届开的,不稳)。
  2. 问问你导师、师兄师姐,他们投过哪些稳妥EI会议。
  3. 稿子赶紧改,投出去,拿到录用通知,交钱。
  4. 然后立刻把这篇文章(的扩展示例)塞进你的毕业大论文里,安心准备答辩。

情景二:【稳健】我研一/研二/博一/博二,时间还算充裕

答案:优先冲Scopus期刊(甚至是SCI)。

你有时间这个最大的资本,可以去一个更好的结果。

操作指南:

  1. 把你的工作做扎实,别急着发。
  2. Scopus数据库里,找那些影响因子(CiteScore)和口碑都还不错的Q2Q3期刊(Q1太难,Q4太水,中间的最合适)。
  3. 认认真真写,老老实实投,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半年起步)。
  4. 保险策略: 投期刊的同时,可以把工作中的某一个小点拿出来,或者把期刊论文降维改写一下,投个EI会议当保底。(注意:一稿多投绝对不行!但内容有显著差异的拆分是可以的)。

情景三:【纠结】我剩一年毕业,不快不慢

这是最难受的。

答案:两条腿走路。

  1. 主线任务: 立刻把你的大成果投一个靠谱的Scopus期刊。
  2. 支线任务: 把你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边角料数据,或者某个阶段性成果,赶紧凑一篇小论文,投EI会议。

这样,如果Scopus期刊中了,皆大欢喜。如果Scopus期刊悲剧了(拒稿或大修延误),你手里至少还有个EI会议的录用通知,不至于裸奔到毕业。


最后的忠告

别太迷信什么含金量。对学生来说,按时毕业就是最大的含金量

先解决毕业,再谈理想。如果你因为盲目追求高水平期刊而延毕一年,那点学术声望给你带来的损失,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一句话总结:时间紧,投EI;时间足,冲Scopus

 

EI会议还是Scopus期刊?一个快,一个稳——毕业党该怎么选?

当你开始纠结“EI会议“Scopus期刊哪个更好的时候,你关心的八成不是什么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你关心的就是一件事:

我特么到底哪个能毕业?!

时间一天天过去,毕业的DDL(截止日期)就像一把刀悬在头上。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有的潇洒发文,有的延毕预警。你手里的这点数据,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投个顶会(顶级会议)吧,悬;投个顶刊(顶级期刊)吧,更悬。

这时候,导师可能会给你指两条明路

  1. 要不……你先投个EI会议试试?快!
  2. 还是投个Scopus期刊吧,虽然慢点,但好歹是个Journal

这时候,你就懵了。别急,咱们今天不谈高大上的学术理想,只聊最现实的:毕业。


首先,把学校的毕业要求文件给我读烂!

这是天条,是最高指示。

你别听你师兄说、也别听你导师说,你现在,立刻,马上去扒你们学校研究生院的官网,找到那个红头文件,标题一般叫《XX大学关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

看清楚上面写的到底是:

  • “A/B/C类期刊一篇?(那Scopus期刊可能稳了,EI会议可能不行)
  • “EI/SCI收录的论文一篇?(那两个都行)
  • 一篇核心期刊?(这又得去查核心期刊目录了)

为什么这是第一步? 因为如果你学校只认期刊,那你压根不用纠结了,投EI会议=白投(对毕业来说)。如果文件写着“EI收录的会议或期刊均可,好,那我们才有了幸福的烦恼,才能继续往下看。


剖析EI会议:用速度安全感

咱们先聊EI会议。

它最大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优点就是:快!

  • 审稿快: 一般的EI会议,从投稿到出结果,快的1-2周,慢的1-2个月。这对比期刊动不动半年的审稿周期,简直是法拉利共享单车的区别。
  • 见刊快: 只要录用,交了钱(对,大部分很贵),开了会,你的论文很快就会被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

这对毕业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确定性

如果你离毕业答辩只剩半年,甚至三四个月,你手里的存货还没发出去,你敢去赌一个Scopus期刊吗?万一审稿人拖你3个月,然后一个“Major Revision”(大修),再拖3个月,你心态崩不崩?万一最后拒稿了,你是不是直接可以收拾东西准备延毕了?

这时候,EI会议就是你的救命稻草。它能让你在DDL之前,手里握着一个录用通知或者“EI检索号,让你能安心去写你的大论文。

EI会议的黑点 咱也得实诚点。EI会议的确实深。有些会议开得跟菜市场一样,交钱就录。这会导致它的含金量在别人眼里没那么高。但话说回来,毕业是01。你首先要解决1(毕业),再去考虑1.5(发得好)。


剖析Scopus期刊:用时间分量

再聊聊Scopus期刊。

Scopus是爱思唯尔(Elsevier)搞的,是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和引文数据库之一。它收录的期刊范围极广,从顶流的Q1期刊到很多人没听过的Q4期刊,全都有。

它的优点是:它是个“Journal”(期刊)。

  • 分量更足: 无论如何,在学术圈的鄙视链里,Journal(期刊)通常是高于Conference(会议)的。期刊论文代表着更完整、更严谨的研究。
  • 认可度更广: 无论是你毕业后找工作,还是想继续申请博士,一份Scopus期刊的发表记录,通常比EI会议的记录更好看。
  • Scopus不等于 别以为Scopus就好发。Scopus里包含了大量顶尖的SCI期刊(SCI基本都被Scopus收录),也包含了很多本领域的老牌知名期刊。

Scopus期刊的黑点 它最大的敌人,就是你的毕业时钟——慢!

期刊的审稿流程是一个黑匣子

  1. 编辑处理慢: “With Editor”状态可能就挂两周。
  2. 找审稿人慢: “Under Review”可能挂两个月,审稿人拒审,编辑还得重找。
  3. 审稿人意见慢: 审稿人拖拖拉拉是常态。
  4. 修改更慢: 大修(Major Revision)给你两个月修改时间,返回去再审一轮……

一套流程下来,半年是起步,一年是正常。你等得起吗?

而且,期刊拒稿率是实打实的高。你花半年等来一句“Reject”,那种绝望感,谁试谁知道。


灵魂拷问:我到底该怎么选?

好了,分析完了,上实操建议

情景一:【紧急!】我离毕业只剩不到8个月

答案:别犹豫,马上去找EI会议!

别管什么含金量了,先保命!你现在需要的是速度和确定性。

操作指南:

  1. 去找那些有良好EI检索记录的会议(别找那种第一届开的,不稳)。
  2. 问问你导师、师兄师姐,他们投过哪些稳妥EI会议。
  3. 稿子赶紧改,投出去,拿到录用通知,交钱。
  4. 然后立刻把这篇文章(的扩展示例)塞进你的毕业大论文里,安心准备答辩。

情景二:【稳健】我研一/研二/博一/博二,时间还算充裕

答案:优先冲Scopus期刊(甚至是SCI)。

你有时间这个最大的资本,可以去一个更好的结果。

操作指南:

  1. 把你的工作做扎实,别急着发。
  2. Scopus数据库里,找那些影响因子(CiteScore)和口碑都还不错的Q2Q3期刊(Q1太难,Q4太水,中间的最合适)。
  3. 认认真真写,老老实实投,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半年起步)。
  4. 保险策略: 投期刊的同时,可以把工作中的某一个小点拿出来,或者把期刊论文降维改写一下,投个EI会议当保底。(注意:一稿多投绝对不行!但内容有显著差异的拆分是可以的)。

情景三:【纠结】我剩一年毕业,不快不慢

这是最难受的。

答案:两条腿走路。

  1. 主线任务: 立刻把你的大成果投一个靠谱的Scopus期刊。
  2. 支线任务: 把你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边角料数据,或者某个阶段性成果,赶紧凑一篇小论文,投EI会议。

这样,如果Scopus期刊中了,皆大欢喜。如果Scopus期刊悲剧了(拒稿或大修延误),你手里至少还有个EI会议的录用通知,不至于裸奔到毕业。


最后的忠告

别太迷信什么含金量。对学生来说,按时毕业就是最大的含金量

先解决毕业,再谈理想。如果你因为盲目追求高水平期刊而延毕一年,那点学术声望给你带来的损失,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一句话总结:时间紧,投EI;时间足,冲Sco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