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EEE 的投稿系统中,"Awaiting Final Decision"(或 "Awaiting EIC Decision")是审稿流程的最后一步。
简单来说:所有的同行评审(Peer Review)已经结束,审稿意见已经汇总到了主编(Editor-in-Chief, EiC)手中,只差按下“发送邮件”那个按钮了。

1. 幕后流程:编辑部正在做什么?
当您的状态变为 "Awaiting Final Decision" 时,后台通常已经完成了以下交接:
- 审稿人 (Reviewers): 已经提交了评分和意见,任务完成。
- 副主编 (Associate Editor, AE): 已经阅读了审稿人的意见,并向主编提交了推荐意见 (Recommendation)。
- 注意: 在此之前,您可能会短暂看到 "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 的状态。
- 主编 (EiC): 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主编正在审查 AE 的推荐意见和审稿人的具体评语,以确保决定的公正性。一旦主编在系统里点击确认,您就会收到那封命运攸关的邮件。
2. 这个状态通常要持续多久?
- 典型时长: 1 - 5 个工作日。
- 原因: 主编通常非常忙碌,往往是每周集中处理一次所有积压的决定。
- 异常情况: 如果超过 2 周 状态没变,可能是主编出差了,或者 AE 的推荐意见与审稿人意见冲突严重(例如一个 Strong Accept 一个 Reject),主编正在花时间亲自阅读论文以做裁决。
3. 这是一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很多作者在论坛上问:“这个状态很快就结束了,是不是被拒了?”或者“卡了很久,是不是录用了?”
真相是:这个状态本身是中性的 (Neutral),它不代表录用,也不代表拒稿。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前置状态来推测一二:
- 情景 A:从 "Under Review" 变过来的
- 这是最正常的流程。意味着经历了完整的审稿,结果可能是 Major Revision(大修)、Minor Revision(小修)、Reject(拒稿)或极少见的 Accept(直接录用)。
- 概率分布: 大修 > 拒稿 > 小修 > 直接录用。
- 情景 B:投稿后几天内直接出现
- 如果投稿后没经历 "Under Review" 直接跳到 "Awaiting Decision",这通常是 Desk Reject (桌拒) 的信号。说明编辑认为文章不符合期刊范围或质量未达标,未送外审。
- 情景 C:从 "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 变过来的
- 这说明副主编已经处理完了,流程非常顺畅。结果好坏取决于审稿意见本身。
4. 为什么会有 "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 和 "Awaiting Final Decision" 的区别?
这取决于期刊的决策层级:
- 有的期刊(AE 权力大): AE 直接做决定。您可能只看到 "Awaiting AE Decision",然后就出结果了。
- 有的期刊(EiC 权力大): AE 只有建议权,必须由 EiC 拍板。这时您就会看到 "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 $\rightarrow$ "Awaiting Final Decision" 的两级跳。
5. 建议的操作 (Do's and Don'ts)
- Do (要做):
- 检查垃圾邮箱: 尤其是由系统自动发送的邮件(sender 往往是 onbehalfof@manuscriptcentral.com),容易被拦截。
- 准备心态: 即使是大修 (Major Revision) 也是好消息,说明还有机会。
- Don't (不要):
- 不要发邮件催促: 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结果几天内必出。此时催促不仅无用,还可能给忙碌的主编留下急躁的印象。
总结
"Awaiting Final Decision" = 审判日已到。
这并不意味着“凉了”或者“稳了”,它只是表明流程的结束。无论结果是喜是忧,您都能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获得明确的反馈和审稿意见,从而明确下一步的修改方向。
在 IEEE 的投稿系统中,"Awaiting Final Decision"(或 "Awaiting EIC Decision")是审稿流程的最后一步。
简单来说:所有的同行评审(Peer Review)已经结束,审稿意见已经汇总到了主编(Editor-in-Chief, EiC)手中,只差按下“发送邮件”那个按钮了。

1. 幕后流程:编辑部正在做什么?
当您的状态变为 "Awaiting Final Decision" 时,后台通常已经完成了以下交接:
- 审稿人 (Reviewers): 已经提交了评分和意见,任务完成。
- 副主编 (Associate Editor, AE): 已经阅读了审稿人的意见,并向主编提交了推荐意见 (Recommendation)。
- 注意: 在此之前,您可能会短暂看到 "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 的状态。
- 主编 (EiC): 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主编正在审查 AE 的推荐意见和审稿人的具体评语,以确保决定的公正性。一旦主编在系统里点击确认,您就会收到那封命运攸关的邮件。
2. 这个状态通常要持续多久?
- 典型时长: 1 - 5 个工作日。
- 原因: 主编通常非常忙碌,往往是每周集中处理一次所有积压的决定。
- 异常情况: 如果超过 2 周 状态没变,可能是主编出差了,或者 AE 的推荐意见与审稿人意见冲突严重(例如一个 Strong Accept 一个 Reject),主编正在花时间亲自阅读论文以做裁决。
3. 这是一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很多作者在论坛上问:“这个状态很快就结束了,是不是被拒了?”或者“卡了很久,是不是录用了?”
真相是:这个状态本身是中性的 (Neutral),它不代表录用,也不代表拒稿。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前置状态来推测一二:
- 情景 A:从 "Under Review" 变过来的
- 这是最正常的流程。意味着经历了完整的审稿,结果可能是 Major Revision(大修)、Minor Revision(小修)、Reject(拒稿)或极少见的 Accept(直接录用)。
- 概率分布: 大修 > 拒稿 > 小修 > 直接录用。
- 情景 B:投稿后几天内直接出现
- 如果投稿后没经历 "Under Review" 直接跳到 "Awaiting Decision",这通常是 Desk Reject (桌拒) 的信号。说明编辑认为文章不符合期刊范围或质量未达标,未送外审。
- 情景 C:从 "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 变过来的
- 这说明副主编已经处理完了,流程非常顺畅。结果好坏取决于审稿意见本身。
4. 为什么会有 "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 和 "Awaiting Final Decision" 的区别?
这取决于期刊的决策层级:
- 有的期刊(AE 权力大): AE 直接做决定。您可能只看到 "Awaiting AE Decision",然后就出结果了。
- 有的期刊(EiC 权力大): AE 只有建议权,必须由 EiC 拍板。这时您就会看到 "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 $\rightarrow$ "Awaiting Final Decision" 的两级跳。
5. 建议的操作 (Do's and Don'ts)
- Do (要做):
- 检查垃圾邮箱: 尤其是由系统自动发送的邮件(sender 往往是 onbehalfof@manuscriptcentral.com),容易被拦截。
- 准备心态: 即使是大修 (Major Revision) 也是好消息,说明还有机会。
- Don't (不要):
- 不要发邮件催促: 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结果几天内必出。此时催促不仅无用,还可能给忙碌的主编留下急躁的印象。
总结
"Awaiting Final Decision" = 审判日已到。
这并不意味着“凉了”或者“稳了”,它只是表明流程的结束。无论结果是喜是忧,您都能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获得明确的反馈和审稿意见,从而明确下一步的修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