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通信技术与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感知、信息传输和视觉理解等多个领域中扮演着愈加关键的角色。为汇聚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前沿成果,2025年7月13日,第10届信号与图像处理国际会议(ICSIP 2025)在无锡开幕,第六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国际会议(ICISPP 2025)亦同期举办。
本次会议由东南大学主办,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承办,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协办,并得到澳门理工大学、丹麦科技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和南通理工学院的大力支持。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位专家学者、高校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共襄盛会,共话信号与图像处理领域新技术、新理论。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联合主席、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陈立全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东南大学李冰教授致开幕辞。李冰教授代表主办方对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支持机构及组委会对大会筹备工作的支持。李冰教授指出,信号与图像处理作为信息科技的重要分支,在智能感知、通信系统、图像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ICSIP 自创办以来,始终以构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己任,力促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值此大会十周年之际,会议在议题设置的前瞻性、报告质量的专业性及国际参与的广泛性上均实现新突破,期待与会代表能借此次盛会深入交流、拓展视野、凝聚共识,携手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迈向更高维度。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陈立全教授
东南大学李冰教授
学术报告环节,香港大学黄凯斌教授(IEEE Fellow),东南大学曾勇教授(IEEE Fellow),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瑞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韩国延世大学Sanghoon Lee 教授( IEEE Fellow)先后发表主旨报告,分享前沿洞见。
| 黄凯斌教授《Pushing AI to the 6G Edge》:本次报告涵盖多个前沿主题,包括超低延迟边缘AI、空中计算、存内基带处理、分布式感知、网络内推理、AI模型下载等。
|曾勇教授《Generative AI based Channel Knowledge Map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报告将介绍CKM构建与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CKM的基本原理、基于CKM的通信与感知典型案例、结合生成式AI的CKM构建理论与方法,以及初步的实验验证。
|张瑞教授《Movable Antenna Aided Wireless Network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本报告全面介绍MA的相关内容,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六维可移动天线系统(6DMA),并探讨了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以充分释放MA在无线网络中的潜力。
| Sanghoon Lee 教授《Redefining Reality: Multi-Camera Systems for Photorealistic Human Avatars》:报告介绍实验室近年来研发的关键技术,并通过与Meta、Google、Microsoft和Netflix的相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届ICSIP 2025大会 采用 “线上 + 线下” 相融合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构建高效、开放、全球化的学术交流网络。除4场主旨报告外,会议还设有20余场特邀报告,13场口头报告分会场,2场海报展示等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多领域、跨地域的深入对话与合作。与会代表将围绕“合成孔径雷达精细成像与多域抗干扰”“面向复杂环境的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复杂环境下非线性雷达信号处理与目标检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信息系统设计与人工智能技术”“高速运动目标高精度检测与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先进信号处理及其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用于目标检测、跟踪和行为分析的视觉智能”等前沿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分享前沿技术与应用案例,为行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引。
此外,会议设立最佳审稿人奖、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最佳行业文章奖等多项荣誉,激励科研创新、弘扬学术精神。
作为信号与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十年如一,ICSIP 始终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持续为该领域搭建高水平、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汇聚全球智慧、共享前沿成果,会议有效促进了技术融合与思想碰撞,为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ICSIP 将继续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为相关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大会达成的一系列成果与共识,也将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及相关机构间的交流与分享,共同推动信号与图像处理领域的向新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通信技术与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感知、信息传输和视觉理解等多个领域中扮演着愈加关键的角色。为汇聚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前沿成果,2025年7月13日,第10届信号与图像处理国际会议(ICSIP 2025)在无锡开幕,第六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国际会议(ICISPP 2025)亦同期举办。
本次会议由东南大学主办,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承办,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协办,并得到澳门理工大学、丹麦科技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和南通理工学院的大力支持。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位专家学者、高校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共襄盛会,共话信号与图像处理领域新技术、新理论。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联合主席、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陈立全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东南大学李冰教授致开幕辞。李冰教授代表主办方对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支持机构及组委会对大会筹备工作的支持。李冰教授指出,信号与图像处理作为信息科技的重要分支,在智能感知、通信系统、图像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ICSIP 自创办以来,始终以构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己任,力促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值此大会十周年之际,会议在议题设置的前瞻性、报告质量的专业性及国际参与的广泛性上均实现新突破,期待与会代表能借此次盛会深入交流、拓展视野、凝聚共识,携手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迈向更高维度。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陈立全教授
东南大学李冰教授
学术报告环节,香港大学黄凯斌教授(IEEE Fellow),东南大学曾勇教授(IEEE Fellow),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瑞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韩国延世大学Sanghoon Lee 教授( IEEE Fellow)先后发表主旨报告,分享前沿洞见。
| 黄凯斌教授《Pushing AI to the 6G Edge》:本次报告涵盖多个前沿主题,包括超低延迟边缘AI、空中计算、存内基带处理、分布式感知、网络内推理、AI模型下载等。
|曾勇教授《Generative AI based Channel Knowledge Map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报告将介绍CKM构建与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CKM的基本原理、基于CKM的通信与感知典型案例、结合生成式AI的CKM构建理论与方法,以及初步的实验验证。
|张瑞教授《Movable Antenna Aided Wireless Network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本报告全面介绍MA的相关内容,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六维可移动天线系统(6DMA),并探讨了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以充分释放MA在无线网络中的潜力。
| Sanghoon Lee 教授《Redefining Reality: Multi-Camera Systems for Photorealistic Human Avatars》:报告介绍实验室近年来研发的关键技术,并通过与Meta、Google、Microsoft和Netflix的相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届ICSIP 2025大会 采用 “线上 + 线下” 相融合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构建高效、开放、全球化的学术交流网络。除4场主旨报告外,会议还设有20余场特邀报告,13场口头报告分会场,2场海报展示等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多领域、跨地域的深入对话与合作。与会代表将围绕“合成孔径雷达精细成像与多域抗干扰”“面向复杂环境的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复杂环境下非线性雷达信号处理与目标检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信息系统设计与人工智能技术”“高速运动目标高精度检测与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先进信号处理及其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用于目标检测、跟踪和行为分析的视觉智能”等前沿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分享前沿技术与应用案例,为行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引。
此外,会议设立最佳审稿人奖、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最佳行业文章奖等多项荣誉,激励科研创新、弘扬学术精神。
作为信号与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十年如一,ICSIP 始终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持续为该领域搭建高水平、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汇聚全球智慧、共享前沿成果,会议有效促进了技术融合与思想碰撞,为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ICSIP 将继续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为相关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大会达成的一系列成果与共识,也将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及相关机构间的交流与分享,共同推动信号与图像处理领域的向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