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所 985 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取得新进展。
6 月 14 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自动化与感知学院,并携手五家企业签约共建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该领域的产教融合注入新动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纳入 “面向高端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产教融合布局。哈尔滨工业大学此前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该平台全国仅 14 所高校获得认定。
此外,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也已在采购与招标网站发布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的比选及成交结果公告,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正在高校中有序铺开。
事实上,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早已在多个关键领域展开。此前,在集成电路、储能技术、生物育种、人工智能、医学攻关 5 个领域,以高校为依托已建成一批该类平台。此次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拓展,意味着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将更好地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是国家发展改革委 “十四五” 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支持高校 “双一流” 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大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 2023 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加快集成电路、储能、生物育种、医学攻关国家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足见其重要性。
从获批情况来看,在集成电路、储能技术、生物育种、人工智能、医学攻关 5 个领域,已有至少 34 所高校获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各获批 3 项;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大学各获批 2 项,这些高校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实力和产教融合基础得到了充分认可。
图源:高绩
该类平台的建设离不开重量级的资金支持,相关投资均达亿元级。据不完全统计,多所高校的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总经费均过亿,最高近 5 亿元。例如,复旦大学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的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华北电力大学的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总经费超 4 亿元;四川大学的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总经费达 3.9 亿元;厦门大学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总经费为 2 亿元。充足的资金保障为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级平台,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在引领创新改革方面成效显著。在教育部人工智能领域 “101 计划” 建设成果发布会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介绍,西安交通大学依托相关国家级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实施 “AI+” 改革工程,打造垂直教育大模型与智能体,积极探索 “无边界课堂” 等创新范式。
图源:西安交通大学
该校以 “人工智能先导计划” 为引擎,通过 “平台 + 课程 + 管理” 三维改革重塑教育形态,并将 2025 年定为 “人工智能赋能年”。学校与华为共建相关科教创新孵化中心,部署大模型并配套多种 AI 应用功能,还打造了 12 个专业教育垂直大模型,形成涵盖 79 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语料库。在机械工程学院的课堂上,学生已能通过 AI 自主生成机构设计迭代路径,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2024 年 1 月正式揭牌的四川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积极组建了 6 大创新中心及 24 个研究平台的科研矩阵,着力打造医工交叉学科引领极、医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汇聚极、医学技术攻关创新极,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图源:四川大学
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持续推进,不仅助力高校 “双一流” 建设,更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驱动力,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来源:各高校官网,高绩等,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多所 985 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取得新进展。
6 月 14 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自动化与感知学院,并携手五家企业签约共建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该领域的产教融合注入新动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纳入 “面向高端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产教融合布局。哈尔滨工业大学此前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该平台全国仅 14 所高校获得认定。
此外,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也已在采购与招标网站发布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的比选及成交结果公告,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正在高校中有序铺开。
事实上,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早已在多个关键领域展开。此前,在集成电路、储能技术、生物育种、人工智能、医学攻关 5 个领域,以高校为依托已建成一批该类平台。此次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拓展,意味着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将更好地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是国家发展改革委 “十四五” 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支持高校 “双一流” 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大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 2023 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加快集成电路、储能、生物育种、医学攻关国家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足见其重要性。
从获批情况来看,在集成电路、储能技术、生物育种、人工智能、医学攻关 5 个领域,已有至少 34 所高校获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各获批 3 项;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大学各获批 2 项,这些高校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实力和产教融合基础得到了充分认可。
图源:高绩
该类平台的建设离不开重量级的资金支持,相关投资均达亿元级。据不完全统计,多所高校的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总经费均过亿,最高近 5 亿元。例如,复旦大学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的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华北电力大学的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总经费超 4 亿元;四川大学的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总经费达 3.9 亿元;厦门大学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总经费为 2 亿元。充足的资金保障为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级平台,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在引领创新改革方面成效显著。在教育部人工智能领域 “101 计划” 建设成果发布会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介绍,西安交通大学依托相关国家级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实施 “AI+” 改革工程,打造垂直教育大模型与智能体,积极探索 “无边界课堂” 等创新范式。
图源:西安交通大学
该校以 “人工智能先导计划” 为引擎,通过 “平台 + 课程 + 管理” 三维改革重塑教育形态,并将 2025 年定为 “人工智能赋能年”。学校与华为共建相关科教创新孵化中心,部署大模型并配套多种 AI 应用功能,还打造了 12 个专业教育垂直大模型,形成涵盖 79 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语料库。在机械工程学院的课堂上,学生已能通过 AI 自主生成机构设计迭代路径,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2024 年 1 月正式揭牌的四川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积极组建了 6 大创新中心及 24 个研究平台的科研矩阵,着力打造医工交叉学科引领极、医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汇聚极、医学技术攻关创新极,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图源:四川大学
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持续推进,不仅助力高校 “双一流” 建设,更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驱动力,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来源:各高校官网,高绩等,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若相关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