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8 日至 10 日,第十三届信息与通信网络国际会议(ICICN 2025)在北京圆满举行。本次大会由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IEEE 光子学会及 IEEE 联合主办,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并获得南方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广西大学、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支持。
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近 200 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围绕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前沿理论、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展开深入研讨。
8 月 9 日上午,大会开幕。IEEE 光子学会主席沈平教授及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黄善国教授分别致开幕辞与欢迎辞。沈平教授指出,ICICN 作为国际学术盛会,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与网络领域产学研各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未来,大会将继续拓展学术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IEEE 光子学会主席沈平教授
黄善国教授在致辞中对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在优势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特色办学等方面的成果,期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化合作共识,推动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黄善国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执行院长张杰教授详细介绍了此次会议前期筹备及组织情况。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学裴丽教授,广东省光电信息处理芯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李朝晖教授等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赵永利教授主持。
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执行院长张杰教授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赵永利教授
学术报告环节,中央民族大学陈根祥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李良川教授,日本东北大学 Yoshiyuki Matsuda 教授以及中国移动首席专家、中关村泛联院首席科学家刘光毅博士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分享了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建模与仿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算法与芯片演进挑战、面向量子技术的集成光子学、6G通信演进等多个热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充分展示了信息与通信网络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会议为期 3 天,除主旨报告外,还设置了无线传输与通信、量子信息与纳米光子学、光互连与光传感等多个专题分会场,涵盖若干主题方向及竞赛单元。学术议题涉及无线网络与应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微型机器学习、阵列信号处理、医学成像与生理信号分析等前沿领域。为鼓励青年科研人才、推动信息与通信网络领域的持续创新,大会期间评选出青年科学家奖、最佳组织奖、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最佳口头报告奖及最佳海报展示奖等奖项,并进行了现场颁奖。
ICICN 2025 的圆满落幕,不仅深化了全球信息、通信与网络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务实合作,也为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动力。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本次大会汇聚了国际前沿成果与优质资源,为推动该领域技术进步、促进跨界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ICICN 将继续坚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提升平台效能,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助力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2025 年 8 月 8 日至 10 日,第十三届信息与通信网络国际会议(ICICN 2025)在北京圆满举行。本次大会由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IEEE 光子学会及 IEEE 联合主办,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并获得南方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广西大学、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支持。
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近 200 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围绕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前沿理论、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展开深入研讨。
8 月 9 日上午,大会开幕。IEEE 光子学会主席沈平教授及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黄善国教授分别致开幕辞与欢迎辞。沈平教授指出,ICICN 作为国际学术盛会,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与网络领域产学研各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未来,大会将继续拓展学术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IEEE 光子学会主席沈平教授
黄善国教授在致辞中对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在优势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特色办学等方面的成果,期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化合作共识,推动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黄善国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执行院长张杰教授详细介绍了此次会议前期筹备及组织情况。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学裴丽教授,广东省光电信息处理芯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李朝晖教授等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赵永利教授主持。
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执行院长张杰教授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赵永利教授
学术报告环节,中央民族大学陈根祥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李良川教授,日本东北大学 Yoshiyuki Matsuda 教授以及中国移动首席专家、中关村泛联院首席科学家刘光毅博士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分享了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建模与仿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算法与芯片演进挑战、面向量子技术的集成光子学、6G通信演进等多个热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充分展示了信息与通信网络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会议为期 3 天,除主旨报告外,还设置了无线传输与通信、量子信息与纳米光子学、光互连与光传感等多个专题分会场,涵盖若干主题方向及竞赛单元。学术议题涉及无线网络与应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微型机器学习、阵列信号处理、医学成像与生理信号分析等前沿领域。为鼓励青年科研人才、推动信息与通信网络领域的持续创新,大会期间评选出青年科学家奖、最佳组织奖、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最佳口头报告奖及最佳海报展示奖等奖项,并进行了现场颁奖。
ICICN 2025 的圆满落幕,不仅深化了全球信息、通信与网络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务实合作,也为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动力。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本次大会汇聚了国际前沿成果与优质资源,为推动该领域技术进步、促进跨界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ICICN 将继续坚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提升平台效能,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助力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