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第十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Renewable Energy,ICPRE 2025)在浙江杭州隆重开幕。会议由浙江大学、IEEE及IEEE IAS联合主办,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和宁夏大学协办。
大会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卡塔尔、西班牙、俄罗斯、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与青年研究者参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共同探讨电力生成、传输、存储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前沿议题,聚焦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王志新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李虹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她指出,在“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阶段,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领域正经历从技术创新到系统重构的深刻变革。浙江大学盛况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发表欢迎致辞,他提到,作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ICPRE 今年迎来第十届举办,标志着大会在汇聚全球智慧、推动前沿研究成果转化和跨学科合作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为能源供需平衡、新能源并网以及电网安全等核心问题提供创新思路。
王志新教授
李虹教授
盛况教授
主旨报告引领,洞见前沿趋势
大会邀请到前IEEE PES主席, 美国通用电气(GE)专家John D. McDonald(IEEE Life Fellow),西安交通大学亓丽教授(IEEE Fellow),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之伟教授(IET Fellow),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黄莹教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做精彩主旨报告,内容覆盖电网现代化、直流电力保护、交直流混合电网实践、低碳能源系统等关键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指引。
| John D. McDonald《Grid Modernizatio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Beyond Smart Grid》,系统阐述了超越智能电网的现代化技术路径,深入分析了微电网与分布式发电的整合、先进配电管理系统(ADMS)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电网,并分享了全球多地的实践经验与教训,为提升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后的电网韧性提供了宝贵借鉴。
|亓丽教授《Power Electronics based Protection for DC Applications》,聚焦直流技术在数据中心、工业制造等场景的应用优势,深入剖析了基于电力电子的直流保护所面临的故障检测速度、设备兼容性等挑战,并提出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保护优化、主动阻尼控制等一系列创新技术方案。
|王之伟教授《Embedded HVDC Power Transmission Planning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Development Trend of Hybrid AC/DC Power System in Jiangsu》,围绕江苏交直流混合电网的发展实践,结合白鹤滩- 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沿海第二输电通道等重大项目,深入分析了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背景下电网的稳定性挑战、“嵌入式” 直流理论创新及分区互联策略,为我国东部负荷中心的电网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 黄莹教授《Key Technologies for Flexibl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HVDC-Infeed Receiving-End Power Grids》提到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受端电网面临稳定与灵活性挑战。通过电网成形型换流器、多直流协调控制、广域测量与保护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可提升电网安全性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动未来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多维议程联动,覆盖全产业链
本次大会为期四天,议程丰富多元,除4场精彩的主旨报告外,还设置了14场主题分论坛、8场线上线下分会、7场海报展示等多种学术交流活动、4场最佳学生论文竞赛、11场线上口头分会。分论坛内容紧扣行业热点,瞄准国际前沿,涵盖了“大规模新能源直流送出与安全稳定消纳关键技术”“电力与能源系统的优化、定价和市场设计”“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计算智能驱动的零碳能源系统安全保障与优化”“数字化电气设备运行控制与可靠性评估”“低碳能源系统建模与控制” 等多个热门领域。
此外,大会还特别设立“女性科学家论坛”,由黄莹教授(IEEE PCCC WIP主席)、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孙媛媛教授担任论坛主席,论坛邀请了美国作家及活动家Queen Mother Delois Blakely、前IEEE PES主席兼RAS Fusion首席技术官卞建华博士、南方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赵曼勇教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周泽昕教授、太原理工大学秦文萍教授等多位中外女性专家,围绕电子与能源领域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学术交流与影响力提升展开讨论。通过专题论坛与技术研讨会,推动女性学者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前沿技术领域发声并发挥创新作用。
会议期间还将评选并现场表彰青年科学家奖、最佳组织奖、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及最佳行业文章奖等多项荣誉,表彰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代表。
成果丰硕,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作为亚太地区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年度会议,ICPRE 已成功举办九届。当前,全球能源转型进入关键阶段,ICPRE 2025 的召开不仅为专家学者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新能源并网、电网智能化、绿氢技术等方向的经验总结与成果共享创造了契机。
明年ICPRE 2026将在上海举办,将继续发挥学术与产业之间的桥梁作用,推动跨区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支持能源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实践应用,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助力。
2025年9月20日,第十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Renewable Energy,ICPRE 2025)在浙江杭州隆重开幕。会议由浙江大学、IEEE及IEEE IAS联合主办,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和宁夏大学协办。
大会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卡塔尔、西班牙、俄罗斯、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与青年研究者参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共同探讨电力生成、传输、存储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前沿议题,聚焦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王志新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李虹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她指出,在“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阶段,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领域正经历从技术创新到系统重构的深刻变革。浙江大学盛况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发表欢迎致辞,他提到,作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ICPRE 今年迎来第十届举办,标志着大会在汇聚全球智慧、推动前沿研究成果转化和跨学科合作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为能源供需平衡、新能源并网以及电网安全等核心问题提供创新思路。
王志新教授
李虹教授
盛况教授
主旨报告引领,洞见前沿趋势
大会邀请到前IEEE PES主席, 美国通用电气(GE)专家John D. McDonald(IEEE Life Fellow),西安交通大学亓丽教授(IEEE Fellow),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之伟教授(IET Fellow),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黄莹教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做精彩主旨报告,内容覆盖电网现代化、直流电力保护、交直流混合电网实践、低碳能源系统等关键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指引。
| John D. McDonald《Grid Modernizatio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Beyond Smart Grid》,系统阐述了超越智能电网的现代化技术路径,深入分析了微电网与分布式发电的整合、先进配电管理系统(ADMS)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电网,并分享了全球多地的实践经验与教训,为提升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后的电网韧性提供了宝贵借鉴。
|亓丽教授《Power Electronics based Protection for DC Applications》,聚焦直流技术在数据中心、工业制造等场景的应用优势,深入剖析了基于电力电子的直流保护所面临的故障检测速度、设备兼容性等挑战,并提出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保护优化、主动阻尼控制等一系列创新技术方案。
|王之伟教授《Embedded HVDC Power Transmission Planning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Development Trend of Hybrid AC/DC Power System in Jiangsu》,围绕江苏交直流混合电网的发展实践,结合白鹤滩- 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沿海第二输电通道等重大项目,深入分析了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背景下电网的稳定性挑战、“嵌入式” 直流理论创新及分区互联策略,为我国东部负荷中心的电网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 黄莹教授《Key Technologies for Flexibl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HVDC-Infeed Receiving-End Power Grids》提到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受端电网面临稳定与灵活性挑战。通过电网成形型换流器、多直流协调控制、广域测量与保护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可提升电网安全性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动未来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多维议程联动,覆盖全产业链
本次大会为期四天,议程丰富多元,除4场精彩的主旨报告外,还设置了14场主题分论坛、8场线上线下分会、7场海报展示等多种学术交流活动、4场最佳学生论文竞赛、11场线上口头分会。分论坛内容紧扣行业热点,瞄准国际前沿,涵盖了“大规模新能源直流送出与安全稳定消纳关键技术”“电力与能源系统的优化、定价和市场设计”“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计算智能驱动的零碳能源系统安全保障与优化”“数字化电气设备运行控制与可靠性评估”“低碳能源系统建模与控制” 等多个热门领域。
此外,大会还特别设立“女性科学家论坛”,由黄莹教授(IEEE PCCC WIP主席)、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孙媛媛教授担任论坛主席,论坛邀请了美国作家及活动家Queen Mother Delois Blakely、前IEEE PES主席兼RAS Fusion首席技术官卞建华博士、南方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赵曼勇教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周泽昕教授、太原理工大学秦文萍教授等多位中外女性专家,围绕电子与能源领域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学术交流与影响力提升展开讨论。通过专题论坛与技术研讨会,推动女性学者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前沿技术领域发声并发挥创新作用。
会议期间还将评选并现场表彰青年科学家奖、最佳组织奖、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及最佳行业文章奖等多项荣誉,表彰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代表。
成果丰硕,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作为亚太地区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年度会议,ICPRE 已成功举办九届。当前,全球能源转型进入关键阶段,ICPRE 2025 的召开不仅为专家学者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新能源并网、电网智能化、绿氢技术等方向的经验总结与成果共享创造了契机。
明年ICPRE 2026将在上海举办,将继续发挥学术与产业之间的桥梁作用,推动跨区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支持能源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实践应用,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