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2025年第14届计算与模式识别国际会议 (ICCPR 2025)在北京圆满落幕!

16
2025-10-27 13:52:11

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第14届计算与模式识别国际会议(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ICCPR 2025)在北京召开。大会获得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等多所海内外高校支持。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领域近130多名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参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共同探讨计算与模式识别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10月25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大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吴强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吴强教授对参会嘉宾和学者表示欢迎。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快速演进,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研究正持续拓展学科边界,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方向。ICCPR 2025的举办,为海内外学者搭建了交流前沿成果、探讨关键问题的重要平台,将有助于推动领域内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协同发展。

大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吴强教授

主持-北京工业大学魏之皓博士

学术报告环节,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刘青山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兆翔教授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Mohamed-Slim Alouini教授(IEEE/SPIE/OPTICA Fellow)分别作精彩主旨报告。

刘青山教授《Two Points in Embodied Vision Research: 3D Perception and Affective Computing》,报告介绍了团队在三维感知与情感计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他指出,具身智能以三维视觉感知为基础,融合情感与智能的人机交互是AI领域的重要突破方向。相关研究已入选中国科协2024年度十大科学问题之一。

张兆翔教授《When VLA Meets World Models》,报告分享了团队在自动驾驶World Model与VLA模型融合方面的成果。他介绍了最新的DriveVLA-W0模型,通过引入World Model预训练,在大规模驾驶场景数据中验证了其提升VLA性能的有效性。

Mohamed-Slim Alouini教授《Tapping into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e Stratosphere》,报告介绍了高空平台系统(HAPS)在全球通信中的潜力与应用前景。他指出,HAPS可作为低轨卫星的重要补充,利用波束赋形与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实现高容量、低时延的网络覆盖,为缩小数字鸿沟和灾害应急通信提供新方案。

本次会议为期三天,除3场大会主旨报告外,还设置了14场特邀报告、6场口头报告分会场、3场专题论坛及海报展示等多元化交流环节。会议议题覆盖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与智能系统等方向,兼具前沿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实践,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学术平台。

ICCPR 2025大会的召开,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与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对推动计算与模式识别领域研究进展、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作用。

2026,让我们相约太湖之滨、江南胜境!ICCPR 2026 国际会议将登陆无锡江南大学,在千年文脉与现代学术的碰撞交融中,与全球智者共探计算与模式识别的未来图景。

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第14届计算与模式识别国际会议(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ICCPR 2025)在北京召开。大会获得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等多所海内外高校支持。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领域近130多名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参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共同探讨计算与模式识别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10月25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大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吴强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吴强教授对参会嘉宾和学者表示欢迎。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快速演进,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研究正持续拓展学科边界,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方向。ICCPR 2025的举办,为海内外学者搭建了交流前沿成果、探讨关键问题的重要平台,将有助于推动领域内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协同发展。

大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吴强教授

主持-北京工业大学魏之皓博士

学术报告环节,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刘青山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兆翔教授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Mohamed-Slim Alouini教授(IEEE/SPIE/OPTICA Fellow)分别作精彩主旨报告。

刘青山教授《Two Points in Embodied Vision Research: 3D Perception and Affective Computing》,报告介绍了团队在三维感知与情感计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他指出,具身智能以三维视觉感知为基础,融合情感与智能的人机交互是AI领域的重要突破方向。相关研究已入选中国科协2024年度十大科学问题之一。

张兆翔教授《When VLA Meets World Models》,报告分享了团队在自动驾驶World Model与VLA模型融合方面的成果。他介绍了最新的DriveVLA-W0模型,通过引入World Model预训练,在大规模驾驶场景数据中验证了其提升VLA性能的有效性。

Mohamed-Slim Alouini教授《Tapping into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e Stratosphere》,报告介绍了高空平台系统(HAPS)在全球通信中的潜力与应用前景。他指出,HAPS可作为低轨卫星的重要补充,利用波束赋形与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实现高容量、低时延的网络覆盖,为缩小数字鸿沟和灾害应急通信提供新方案。

本次会议为期三天,除3场大会主旨报告外,还设置了14场特邀报告、6场口头报告分会场、3场专题论坛及海报展示等多元化交流环节。会议议题覆盖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与智能系统等方向,兼具前沿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实践,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学术平台。

ICCPR 2025大会的召开,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与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对推动计算与模式识别领域研究进展、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作用。

2026,让我们相约太湖之滨、江南胜境!ICCPR 2026 国际会议将登陆无锡江南大学,在千年文脉与现代学术的碰撞交融中,与全球智者共探计算与模式识别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