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帝国理工学院David Pfau课题组的研究论文,题目为《Accurate computation of quantum excited states with neural networks》。
SCI是由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创建的一个数据库,专门收录自然科学领域内的高质量学术期刊。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期刊的选择日益关注,以确保其研究成果能够在学术界内得到广泛传播与认可。
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副研究员陈翔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化工系2020级直博生姚楠为论文第一作者。
山东大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高峰论坛暨山东大学浪潮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大会8月30日在山东济南举办。新学院旨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产教协同融合,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人工智能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AAAI(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会议的论文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其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将探讨AAAI论文的性质及其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的地位,以解答“AAAI论文是SCI一区吗”的问题。
虽然这两个数据库在功能和影响力上各有特点,但在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之间,关于“EI和SCI哪个好”的讨论仍然存在。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EI和SCI的特点、适用领域以及对科研人员的影响,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数据库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申请者的科研经历、学术背景以及相关成果往往是评估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国际学术领域,发表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上的论文被广泛认可。作为第二作者(二作),其对申请博士的影响和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尤其是在国际学术界,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因其高标准和广泛认可而成为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在论文署名中,第二作者(即二作)的角色和贡献常常引发讨论。本文将探讨作为二作的数量限制问题,以及其对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的影响。
在考研过程中,申请者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以及相关成果往往成为评估的重要指标。在众多科研成果中,发表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上的论文尤为重要。作为第二作者(二作),其对考研的影响和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在众多论文中,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因其高标准和广泛认可而成为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而在论文署名中,第二作者(即二作)的地位和贡献常常引发讨论。那么,作为二作在职称评审中究竟有多大用处?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EI来源期刊分级详解 | 核心、选择、扩充期刊全面解析(2025版)
EI数据库检索方法详解 | 2025年最新指南
EI Compendex的主要特点解析
领域在读博士最高奖:2025年吴瑞奖学金获奖名单,公布!
刚刚 ,2025 年 CCF-腾讯犀牛鸟基金入选学者名单公布!
重磅!基金委公布2025青A和青B项目资助结果